2004年,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央行存款准备金上调、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提高、社会资金收紧,土地供应政策的调整和对用地管理的加强,加之存量土地交易大量减少,市场门槛大幅度提高。 2004年,以银行信贷“一统天下”的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现状被打破了,中国房地产业运作的游戏规则被改变了,房地产业从“资源时代”转向“金融时代”。拿地、抵押、开发、卖房这一简单的赚钱方式难以再续,贷款越多越赚钱的“幸福时光”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是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资本为王,得金融者得天下。众多业界权威认为,运用资本能力将成为开发商的竞争核心之一。 2004年,被业界预言为“房地产融资年”。自从央行121号文件下发后,在理论上房地产融资领域已成“百花齐放”之势,从过去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转向上市、海外融资、企业债券、股权融资、房地产信托等多种途径的探索。房地产信托一马当先,炙手可热;产业基金千呼万唤,暗中启动;上市融资众人翘盼,争抢独木桥;海外基金虎视眈眈,风雨欲来,2004,房地产融资,风生水起! 在眼下国内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时期,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政策走向?如何开辟新的房地产融资渠道及融资方式?如何适应新的市场游戏规则?到哪里去找高质资金源?怎样才能拓展融资手段,以及如何进行企业的改制上市、企业间的兼并与重组、寻求信托与基金的合作与投资等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发展商。 目前的状况仍然是“有钱的缺地,有地的缺钱”,一方面是发展商资金链紧绷,多方融资,另一方面是海内外资本市场囤积了大量的场外资金,寻找方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行业之间相互了解不深入,造成了双方的隔膜,也许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房地产和金融两个行业,需要一个完全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沟通机制。 为此,于今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住交会将辟专馆——房地产金融展区,为国内外知名银行、信托公司、评估担保机构、产业基金、财务顾问公司等在内的地产金融服务机构,提供全面展示品牌及寻求投资项目的平台;同时为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加深双方的了解、加强双方的互动。这一顺应时势的举措,赢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不少知名的国内银行、房地产基金以及其他一些金融机构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基强联行、摩根斯坦利、ING、美林证券等等。 在金融展同期,组委会还将推出中国房地产金融高峰论坛。该论坛由中国住交会组委会、《证券时报》、《经济观察报》、复旦大学金融学院主办,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上海优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将邀请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各大银行行长、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专家学者探讨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方向,给地产企业提供实际操作指导,同时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探索。 该论坛还将发起设立“CIHAF房地产金融合作委员会”,以经济界专家学者、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各类房地产投资机构、房地产研究机构等业界精英为委员会成员,为促进落实论坛的交流成果,使住交会真正成为推动房地产金融的创新和发展的生力军。同时,作为论坛的常设机构,利用住交会的资源、品牌优势,协调社会各方,以广泛的媒体资源为依托进行房地产金融创新、理论和实务创新方面的宣传、报道,探索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法律、企业和市场等诸多前沿性课题,并致力于推动房地产基金的早日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