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国企业家月度沙龙在青岛举行,本报记者应邀到会进行了采访。 对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为“非公经济36条),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其第一条就提出了“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在政策层面打通了民企与国企、外企公平竞争的“国民待遇”。在房地产业内,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同分天下,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36条”的公布无疑为他们的壮大提供了政策支持。 先做“减法”后做“加法” 万科董事长王石认为,在企业没有扎实的内功之前进行盲目扩张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万科能发展到今天房地产老大的地位,是做“减法”的结果。对于万科而言,从1993年开始从两方面着力做减法:一是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万科的主营业务从王石所说“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万科基本都做过”,一路削减至2001年只剩房地产;二是房地产开发的区域从15个城市,强行压缩至5个城市。这就像一个人从最初的随便乱打,转而慢慢收紧拳头,然后再以一条直线快速出击。 爬山的人更受人尊敬 对于民企与国企的不同待遇,河南建业董事长胡葆森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做企业如同爬山,国企是坐缆车上山,而民企是徒步登山,相对艰难。但是,坐缆车的人受尊敬还是爬上去的人受尊敬呢?他认为是后者。而且,英雄不问出处,因为只要是对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民营国企有什么区别? “水涨船高”后“水落石出” 天泰集团作为青岛市优秀的民营企业,董事长王若雄日前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他认为,民企新机遇也意味着新风险。民企以前的生存状态低调而灵活,随着发展而“水涨船高”,现在突然走到了众目睽睽之下,谁是真正的好企业会水落石出。民企有的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资金、缺人才、缺资源,这些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 文/矫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