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到工地一线进行安全生产宣传。
3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正式命名我国大陆第一个安全社区——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社区。青年公园社区安全促进项目的开展,与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赵仲堂教授的工作分不开。
2月24日,赵仲堂教授就安全社区建设问题接受了大民专访。
大民:青年公园被命名为“安全社区”是否有其偶然性?
赵仲堂:从机缘来看,确实有偶然性。
2001年,我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科学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而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推广协进中心就设在这个学院,期间,我代表本院与该中心主任雷夫-温斯朗教授签署合作协议。
2002年,温斯朗来山大讲学,想邀请社区工作者参加,我与槐荫区卫生局的一位同志相熟,就委托他来办这事,于是当时的青年公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孟祥晶有幸与温斯朗正面接触,青年公园社区才从此开始了安全社区促进项目。
但从另一方面看,青年公园社区在四年的项目推进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获得了认可,又是必然的。
大民:很多人对“安全社区”概念还很陌生,能否做些解释?目前社区安全促进项目在全球开展的情况如何?
赵仲堂:二战以后,伤害(包括交通事故、自杀、烧烫伤、溺水、中毒、跌倒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起,对人类生命安全危害越来越严重。
目前全世界尽管因伤害已投入大量的卫生资源,每年仍至少有500万人死于伤害,非致命性伤害有2.5亿人,其中约1500万人遗留功能性障碍,800万人终生残疾,不论发达国家或发展国家,伤害都是前5位死亡原因之一。
“安全社区”实际上是“社区安全促进”的简称,其含义是在社区层面上使身体、精神和物质伤害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创造和维持安全的状态与环境。
我国大陆地区对安全社区的了解是近几年的事,但在西方许多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安全社区”是个流行词。
从1989年第一届世界事故伤害预防大会通过了“安全社区”宣言以来,安全社区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包括青年公园社区,目前全球已有97个社区被命名为安全社区,我国已有香港的葵青和屯门、台湾的阿里山、内湖被命名为“安全社区”,目前中国内地的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的一些安全社区项目也在进行或酝酿中。
大民:推广安全社区项目对社区百姓来说有什么好处?
赵仲堂:安全社区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在伤害预防方面表现出以较少的经济投入获得可观的长期成效的特点。
WHO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在挪威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实施安全社区项目7.5年后,干预城市交通事故伤害率下降了27%,而对照城市却有明显升高。青年公园社区在实施安全促进项目4年,居民蜂窝炉与煤气罐混放比率由47.3%降低到11.8%,大大降低了火灾隐患。
很多伤害通过社区的工作,可以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且是长期的效果。
我国西北一些地方用烧火做饭的余热取暖,在锅和炕之间没有隔断,经常发生儿童烧烫伤(亡)事故,如果通过社区来做工作,投入很少就能解决。
再如,在我国农村,青年女性自杀问题比较严重,如果通过启动安全社区项目实施有效干预,很多悲剧可以避免。这些对社区居民来说,都是实质性的好处。
大民:安全社区项目应如何推进?
赵仲堂:安全社区是以社区为基础的伤害预防项目,它针对的是所有的人、所有类别的伤害预防,需要建立一个包括政府、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建立伤害发生频率监测与伤害发生原因的分析系统,进行长期的监测、干预并做出评价。
社区、城市、学校等可按WHO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提出的安全社区的六项准则开展工作,并向其提出申请,签署协议,运行相应项目,经该中心组织的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后,可被正式命名为安全社区或安全城市、安全学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