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已悄悄地成为济南的支柱产业。
架构初步显现
“全国性银行没有在济南设立分支机构的只有2家,但他们迟早会来;到2005年底,济南已经有保险公司20家,今年4月份之后,有多家‘洋保险’还要登陆济南,申请来济南开设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每年都在增加。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各类服务网点多达2700家,从业人员已经接近4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31%。”济南市金融办胡培芝主任告诉记者。
针对济南金融业目前的规模和组织体系,专家谨慎地作出评价:作为中国北方的区域中心城市,济南“区域金融中心”的特征已初步显现。
这是济南市乐于看到的一个趋势。据记者了解,2002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就确定,济南要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经过几年推动和发展,济南一步一步向这个目标靠近。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非常重视济南的金融业发展,他指出,金融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省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省会经济的辐射力,他希望济南金融业的发展站在高的起点上。
作为金融中心城市,要具备哪些特征?首先,市场体系要具备一定规模。目前,济南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形成了以银行信贷市场为主导,保险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以及货币市场协调发展的格局。
其次,金融组织体系比较健全。在济南,已经初步建立以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市场主体、行业协会为自律组织的功能齐全的组织体系。除数目众多的银行和保险公司,济南还有农信社6家,期货公司5家,证券营业部31家,资产管理公司3家,专业保险中介公司37家,信托投资公司1家,金融市场主体灿若群星。
再是,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各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在济南设立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管辖范围包括山东、河南两省,银监局、保监局和证监局除青岛之外的全省监管机构也全部设在济南。
据济南市金融办发展规划处范钦建处长介绍,辐射力是一个城市作为区域金融中心所必备的。
他指出,以黄河中下游为轴线,沪宁以北、京津以南、西安以东的区域内,济南市相对于其他大中城市,金融资源最为丰富,与青岛、郑州、石家庄和合肥相比,存款余额平均高出700亿元,贷款余额高出1100亿元。
济南是全国性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的区域总部,异地业务发展迅速,到2005年底,异地贷款余额达775亿元,占期末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23.8%。金融业务遍布全省,并延伸到周边省份。
专家观察认为,济南金融业的周边辐射力明显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金融成为支柱
当一个行业的增加值占GDP的5%,就是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
2005年,济南金融业增加值已经上升到济南GDP的5.3%。显然,金融业在人们还没有明显感觉的时候,悄悄地成了济南的支柱产业。
让济南市更加惊喜的是,在金融业持续支持、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2005年金融业实现税收总额16.1亿元,实现市以下税收10.2亿元,以5.3%的GDP份额提供了12.7%的市以下级税收和9.6%的财政收入。济南没有理由不大力扶持、精心呵护这个行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金融业对就业的拉动也非常明显。目前济南已经有4万左右的从业人员,随着更多金融机构的进入,金融从业人员总数仍然会大幅度上升。据了解,每家银行在济南设立区域总部,先期投入资金不少于一亿元人民币,看到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济南的办公场所,就能隐约看到他们对济南经济的直接拉动力量。
看到这一产业的美好前景,济南市目前正在积极制定金融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专家分析,2010年,金融业在济南的增加值可以达到200亿元,实现税收总额可以达到32亿元,就业人数达到6.3万。
这一预测让人振奋,济南金融办作为政府办事机构,提出了许多发展构想,首先,全国所有商业银行都在济南设立分支机构;努力推进济南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和上市,引进3-5家外资银行;希望恒丰银行总部牵址济南,再组建一家总部设在济南的全国性保险公司,同时保持15-20家企业作为上市后备资源,力争每年1-2家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并上市。济南市还规划在东部新城建设区域标志性的金融商贸区,与泺源大街、经七路、经四路传统金融商贸区互相补充,协调发展。
机遇与压力并存
现在其他城市竞争的态势非常明显,济南市在发展中不敢懈怠。济南市的一份报告分析,虽然作为金融中心的雏形显现了,但是总体发展速度还太慢,距离省里要求还有距离:比如货币市场发展比较迟缓,仅有3家金融机构具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会员资格,1家具备国债市场一级承销商资格,市场主体不多,交易规模也小。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低,保险深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要命的是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上市公司数量少,效益不好,后备上市资源相对较少。目前还没有一家总部在济南的银行和保险公司,法人金融机构少;也没有外资金融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等,金融机构种类不齐全。
这些都对金融业的发展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造成不利的影响。济南市在这一点上非常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