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行事追求形神兼备,讲究天地合一。精、气、神无形于天地之间,却影响于方圆无限。经济哲学中描述的一切经济事务同样既有外在的表象亦有不为人所知的内在“灵魂”。人无魂不行,失魂无异于行尸走肉;市场无魂亦不行,失魂则崩泻千里,难复鼎盛。日本之所以自1989年经济萧条起至今仍旧没有恢复,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市场灵魂的缺失。人们对经济的再次繁荣信心普遍不足,投资与消费的人气很难形成。 生产和消费是构成市场矛盾运动的两个方面,它们表现的形式即是供求的数量和相互关系。供应与需求是以商品为载体的,有形的供求关系背后隐藏着无形的市场文化和市场灵魂。而投资生产者对市场前景和回报的预期信心以及消费投资者对市场消费价格升降的预期信心则是该灵魂的核心内容。市场的产销两旺、供求两旺都只有在投资与消费这两个信心并存的条件下才能够形成和实现,缺乏预期、缺乏信心,市场精神难免萎靡,最终表现为有形供给的失衡,市场的低迷和凝固。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对GDP的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0~2003年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已经达到17.26%。由此对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判断、对房地产市场健康与否的理解都马虎不得,地方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更是应该科学把握。一旦把握不好,原本善意的调控就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伤害。 房地产市场不仅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市场,消费者、产业服务者(包括政府、传媒、中介以及相关建材、家电等行业)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这些市场主体紧密联系,利益相关,构成了房地产这根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市场的繁荣就是全体市场主体的繁荣,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产业链的顺畅和平衡,因此,市场的预期和信心需要各方共同培养和呵护。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实施者和监督者,要谨慎、清晰地判断市场矛盾和市场形势。合理运用宏观调控这一经济杠杆,适度把握调控的力度。随着传媒行业的迅猛发展,传媒的功能已不仅仅是局限在宣传和报道方面。一个健康、繁荣的房地产市场离不开传媒的参与,而传媒的引导则直接影响着政府和消费投资者对房地产业的信心。我们鄙视那些不负责任的失真报道对房地产消费和投资信心预期的无情践踏。传媒对房地产业前景的客观预测,对房地产市场消费信心预期的慎重、合理的判断,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整个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虽然固定资产投资热一浪高过一浪,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处在需求拉动时期。笔者不久前的一篇关于“艾略特波浪理论猜想中国房地产”的文章中,就提到中国房地产至少还有20年的发展机遇。笔者坚信中国房地产的明天是美好的,是大有作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