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房产>济南新闻>关注声音
站内搜索: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2004-12-09 10:04:57 作者: SRC-71

        时间:2004年11月16日上午
  地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人物:青年学者、艺术学博士潘鲁生教授

  节能与环保是未来建筑的导向
  笔者: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潘鲁生:相对于城市这个大空间而言,建筑是一个小空间,建筑是城市的主角。可以看到,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在积极为城市建设献计献策。今天的建筑不仅是工程的产品,还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产物,一旦这种观点得到广泛认同,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空间将更加令人赏心悦目。
  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短缺,已成为国际问题,当然也是建筑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难点。就一个时期以来开盘和建成的小区来看,绝大多数开发商和小区的设计者们并没有考虑到今后20年乃至更长时间,我们在能源、水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建筑与生活的问题。我曾参观过瑞典的一个居民小区,它的设计注重节能,利用垃圾和太阳能发电,不耗费煤炭、石油等能源,水资源利用合理,这种设计意识值得中国的建筑同行学习借鉴。这也是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实施。我们国家目前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非常及时,为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地产的经营敲响了警钟,这不仅仅是行业的发展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的建筑设计师没有这种节约能源的意识,再过若干年,资源短缺电力告急,人们每天徒步爬上20多层的高楼会是一种什么状态?今天在建筑行业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不仅要服务于当下还要考虑到未来,在自己享用便利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后代,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营造,这应该成为建筑设计师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把太阳能引入我们的建筑和生活方式需要科学家和建筑师的共同努力,而把视觉效果并不美观的太阳能管片变成建筑物中的艺术品,当然也离不开艺术家的参与。城市建设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环保。环境保护是以人为尺度的,建筑材料污染从生理以及心理上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不可否认,家装污染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也是致命的,它无异于在人们身边埋藏了一颗定时炸弹,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绿色生活背道而驰。
  笔者:就家居和家装而言,还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
  潘鲁生:目前的家庭装修中存在着一种重装修轻装饰的错误导向,一味地追求豪华,注重材料,而轻视审美和设计。“家”对于不同个体而言,舒适、实用是最重要的,如果每个家庭都像千篇一律的豪华宾馆样板房一样,那“家”也就失去了她对于个体原有的意义。从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角度,艺术家们在极力冲破现代城建千篇一律的模式,倡导绿色设计,反思水泥和钢筋构筑对人们心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从人性化的空间中寻找到自由和温馨,把每个家庭的习俗传统、文化精神还给“家”的主人。英国的家庭酒店中摆放的大都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的古典家具,住在那里,人们能感受到客寓的亲切。我们有许多老式家具也是原木制成的,无污染、很亲和也很保值,但是它们大都进了旧货市场,如何改造它们,使其“旧貌换新颜”,看来是十分重要的。
  
  将民艺融入建筑装点生活
  笔者:您作为民艺学者被人们所熟知,如何在现代建筑中保存和发扬优秀的传统艺术,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
  潘鲁生:我一直在倡导文化生态的保护,民间艺术是一个大的科学领域,从宏观来讲是传统的文化遗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文化。传统的村落布局和规划、传统民居能够带给我们今天建筑行业太多的启示。最重要的一点,它不是单纯地在建构功能,或单纯地盖一间房子,它考虑的是一个整体,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不仅考虑到人的生存,还关注到人的心理,关注到精神的层面,比如皖南的“四水归堂”建筑构造,这是符合当地商人文化的一种构造方式,从居住功能的角度不尽完善,但从审美的感觉,它很完满。它的马头墙,既有功能的意义,又有审美的意义,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另外,还有福建的土楼、山西的堡子、苏州的园林等等得到很好的补充,各具特色。在关注人居之余,它还关注自然,把人们的造物活动完全融入了自然之中,江南的粉墙黛瓦在烟雨蒙蒙之中产生出的是水墨艺术的韵味,自然、人、艺术怎可剥离?陕北的窑洞不也是这样吗?传统的民间艺术可以增添我们在房地产开发中关于室内空间布局、装饰风格、构造等方面的亮点,但更能带给我们理念上的启示。目前,建筑文化中存在一种亚健康状态,风格上既不中也不西,这个建筑上盖一个大屋顶的帽子,那个建筑上又要竖起罗马柱式的大门,其实,在“地球村”,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文化更需要民族化和个性化,建筑也需要创建当代的中国风格,这恰恰也是房地产企业发展、楼盘营造的亮点。当然,文化并不是简单的移植,不能一味地“拿来”,需要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进行设计,需要设计师进行大量的调研、继承和借鉴,才能使本民族的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和融入现代建筑之中。
  笔者:这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就是建筑与美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否已被提上高校教育的日程表?
  潘鲁生:对设计师的培养不仅是教育的事,也是开发商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未来的房地产行业需要一批既懂工程结构又能掌握审美创意的人才,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一些艺术高校已经开始招收具有艺术学特质的建筑学专业,或许能够改变建筑设计单一的人才格局。另外,我国纯粹的建筑设计师事务所或咨询机构也尚未真正形成,职业设计师短缺,这需要在高等院校特别是艺术院校注重本学科建设的同时,开发一批建筑项目作为科研课题,同时配合城市规划专家、建筑及工程设计人员的积极参与,共同构造建筑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良性发展的格局。目前,我们国家许多带有标志性、时代性、纪念性的大型建筑、公共场馆都聘请外国设计师来设计,得失皆有。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只要我们本土的建筑设计师关注传统与现代文化,融汇科学与艺术,站在时代的前沿,未来的中国建筑设计必将属于我们自己。
  文/刘晓阳
编辑: 王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