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个变化发展的生命体,不同时代的建筑,是其涌动流淌的血脉,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漫长的积淀中形成城市的特色。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座城市的文脉,是其存在的根基,历史和文化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积淀而成的,而破坏它只需要一朝一夕。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存在对立,既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又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面临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历史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作为无形资产,是推动城市进步的灵魂,较之于土地、建筑等有形资产,其在城市整体发展和城市形象塑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基础建设的大面积用地,使代表城市根基的历史文化传承正在逐渐消失,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化为废墟;文化积淀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泯灭,文物古迹在“城市旧区改造”中消失,建设性破坏与破坏性建设严重存在。当然,问题的存在有其客观原因,就我国大多数城市而言,重要文物古迹、历史地段、旧城遗址等主要集中在旧城区,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土地资源的配置遵循城市土地级差原理,因而旧城区的地价、房价急速高涨,客观上造成了旧城的加速改造,道路拓宽拉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古城区转化为高密度、高容积率、高效益的商业金融、信息及第三产业用地。从而导致城市传统肌理遭到破坏,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重要挑战。 显而易见,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的重视,是搞好文物保护的重要条件。地方政府的决策,对于文物保护与文脉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知,引入一些资金雄厚、资质较高的开发企业和产权单位共同参与,把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传承历史文化,丰富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实现文化积淀的保护与经营城市的和谐共赢。 开发商作为城市建设的实施主体,应当具备充分的社会责任感,在进行开发建设时尊重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用责任感与敬畏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建筑,固然给城市文明注入了现代气息,但是城市建设的发展应有其传承性,形成持久的影响力。开发商在进行开发建设时,应严格按照规划,对历史地段进行保护和维修,在有条件的地段,尽可能发挥土地的级差效益,争取资金平衡,保护历史,张扬未来,从文化的高附加值中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运用房地产开发的手段,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建设资金来源的合作,最终实现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精髓的融合。 没有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的繁华都市形态给人的感觉是“失忆”,在开发建设中留住城市的“记忆”与根基,是一种社会责任。 文/晓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