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济南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副市长杨佩钦描绘了“十一五”期间济南市工业体系的蓝图,提出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从六个方面全面实施创新工业体系建设,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六个创新”,使济南工业值得期待。 发展模式:追求又快又好 对于“十一五”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济南市提出的要求是,立足于快,服从于好,把握“四个坚持”,即坚持加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发展,坚持创新发展。 “较快的发展速度,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依托。”杨佩钦说,目前,济南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还不够高。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实现销售收入6000亿元,净增4000亿元,今后5年首先得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期望值是年均递增24%。而“好”,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创新发展。济南工业结构偏“重”,增长方式一直难以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局面。 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到大局重置 济南市有关方面认为,过去的工业结构调整主要是适应性调整,侧重于增量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而行业结构、区域结构等“大”的结构不调整,增长方式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转变。因此,济南在“十一五”时期将对行业和区域布局做出大的调整。 济南市规划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等12个工业园区和济钢、重汽、浪潮、力诺、齐鲁软件等10大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六大产业集群,并有序引导中心城区传统制造业向外转移,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协调互动、整体推进的工业发展格局。 投资结构:多渠道投入3000亿元 “十一五”期间,济南市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法人主体到位的运作机制,完善项目激励机制,重点奖励投资大、效益好、提供就业岗位多、税收贡献大的项目。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投资渠道主要靠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以企业自筹为主,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和融资方式多元化。力争5年全市工业投资累计达到30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2倍,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显著提高。 培育品牌:“三个100”撑起“济南造”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加快技术中心建设,2010年建起100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促成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各100个。届时,“济南造”品牌群体的壮大将对全市经济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 招商引资:外来投资占到60% 目前济南市外向型经济比较滞后,要加快观念转变和规划、产业对接,进一步推进载体建设。逐步建立起政府指导协调、企业做主体、中介组织和专业机构为依托的招商新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供周到服务吸引外商投资。到“十一五”末,实现三个显著提高:外资企业数量提高到1000家,外来投资比重提高到60%,工业外向度提高到35%。 企业管理:改革增添新动力 济南市经济中存在企业资产不明晰、投资主体虚置、出资人不到位和产权结构单一等问题,“十一五”期间,将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彻底解决。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企业组织结构现代化和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市场化,大力推广先进管理方法和经营运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