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房产>济南新闻>专访专题
站内搜索:
又听“泡沫”风刮起
2004-11-18 00:00:00 作者:□英民 SRC-71

10月中下旬,世界著名投行摩根斯坦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撰文《目前的投机是最后的疯狂》,做出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和中国房地产即将崩溃的预言,随即被媒体广为传播。之后媒体又刊发了他的补充观点,只有中国上海存在泡沫。一时间,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新一轮的房地产“泡沫”之风又悄然刮起,让人心生恐慌,让人产生困惑、观望和徘徊,这对发展中的房地产业来说不是件好事情。
  房地产市场到底有没有“泡沫”?房价是否会因“泡沫”的存在而大幅下降?北京的一家媒体甚至喊出“房价每平方米要减一二千元!”这是多么刺激而又引人注目的“热点新闻”,然而,这又是多么幼稚可笑的“人云亦云”、“听风是雨”、“以偏概全”,这样诸多的报道有失理性,不够负责任,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新闻媒体的生命线是客观、理性以及由此树起的公信力,盲目跟风炒作的结果只能是渐渐丧失自己的公信力。经济学家受人尊重,他们有资格成为预言大师,预言大师大多是带光环的,所以他们的话会受人关注,颇显权威,不可不信,但对一个跨区域如此之大,包揽如此众多社会、经济问题的中国房地产业随便下一个定论,是否失去了客观理性?不做详细全面市场调查,谈何客观?不做综合的市场分析,怎谈理性?凭过去的理论经验和简单宏观的数字、现象对比来给发展中的中国房地产业下个定论,在这个日趋市场化的时代颇显学究和稚嫩。
  “泡沫”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一种直刺神经的痛,因为至今人们记得上世纪海南引发的第一轮泡沫给房地产业带的重创,那些多年伫立在风雨中的烂尾楼像一块块硬伤给更多的人一个警示:房地产再也不敢也无力经受又一轮“泡沫”的冲击。所以人们担心并努力控制着“泡沫”的出现,以至于它未露面或刚有苗头时,就会有人大声疾呼“泡沫”来了,然后是媒体跟进大肆炒作,这种事情已经在二三年前有过一轮了。中国第一轮房地产泡沫的地震核心应是海南,而真正造成海南房地产泡沫的主要原因是钻政策空隙的“炒地皮”运动,没有足够的终端需求支撑,形成将近几何数的供求结构,巨大的“泡沫”谁也无法按住,必然会爆裂,于是悲剧最终上演。1998年,中国开始取消福利分房,在积极的财政政策牵引下,中国房地产业一路高歌猛进,连续几年在稳定中持续发展,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整个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房地产业在这段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暴利”、“投机”和局部的“供求结构失衡”,而这些并不能代表刚刚起步的房地产业又要面临一次死亡性打击。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无可争议地要推进,城市人口要增加,城区要加大,房地产业同样别无可选择地要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朝阳产业,所以仅凭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内市场供求的变化来断言中国房地产业“泡沫”的到来,显然不够科学。事实上房地产的地域性特点很鲜明,每个城市的情况不同,房地产面临的情况也就不同,“一刀切”式地下定论,不够负责任。
  很多权威专家把“空置房”数量当作一个城市房地产市场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筹码,认为“空置房”越少,就越健康,越不容易产生“泡沫”,这种逻辑推理表面上合情合理,但从市场角度看,不够精确。“供大于求”是调整市场走向规范成熟的最佳良药,而“供不应求”恰恰是阻碍制约行业市场发展的杀手锏。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要保持健康发展,必须让“空置房”维持在一个适度数量上,这样才能使房地产市场强化竞争、产品升级、价格合理。而“供不应求”只能导致奇货可居、投机行为增多、暴利现象严重、房价过快上涨,所以看待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我们应更多地把权力交给市场,让市场来调整供求的变化,而不是我们人为地喊一声“泡沫”,然后去打压。有些购房者有种很深刻的感受,经常看到媒体上刊登某个城市空置房又增加,房价要下降,马上眼前一亮,可等到市场上一转,适合自己选择的空间太小了,房价不但没降反而一直在上涨。
  “泡沫”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发的社会心理恐慌,尤其是在宏观调控下,中国房地产业正在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的当口。业内专家指出,至少在未来15年,中国经济年增增长率可望保持在8%-9%左右;与此同时城市进程正在加速,带来刚性的有效需求;随着收入增长,居民也有继续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这些都为房地产业发展做了强有力支撑,况且在市场上,有一定的“泡沫”存在,是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正常要求,因此我们应当学会心平气和,没有太多必要跟着惊呼:房地产又出现“泡沫”了!“泡沫”要爆裂了!
编辑: wanghong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