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房产>济南新闻>专访专题
站内搜索:
04中国楼市以涨收盘
2005-01-06 10:03:16 作者: SRC-400

弹指间,又一年楼市以“涨”字收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1至11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2759元,同比上涨12.5%,其中,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上涨11.6%。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有9个城市房价涨幅超过10个百分点。2004年,在土地和金融的双重宏观调控压力下,全年楼市先抑、后扬。
  成本定价失灵
  2004年“8.31”土地大限,让中国房地产业告别了协议出让土地的历史。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市场形势报告指出,土地储备和“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实施以来,对增加土地出让的透明度、避免寻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持“成本定价论”者却认为,土地招投标后的地价上涨等成本因素,已经成为促使近阶段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其实,在房地产依然暴利的现今,成本决定房价已如“真实的谎言”。在实际操作中,通过逐一计算土地等各项成本,然后加上预期利润的“成本定价法”,早已被房产商抛弃。况且,由于住宅开发一般有两三年的周期,两年前,土地供应还是协议出让,目前在售楼盘在两年前支付的土地成本并非像招投标出让成本那么高。从这个角度看,现行房价已经“透支”。 
  供求失衡扭转
  在影响房价走势的诸多因素中,市场供求的结构失衡,被认为是导致房价上涨的诱因。这种失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供需不平衡,另一方面供应结构本身有问题,中低价位商品房供应不足,高档商品房比重过大,推动了平均房价快速上扬。 
  从全国大城市看,上海较早提出了优化楼市供应结构的目标。2004年,增加了中低价房的供地和建设,全年完成配套商品房项目招标地块81幅、1133公顷,配套商品房上市供应量预计约720万平方米,目前每平方米6000元以下商品房预售登记面积占总量6成左右,供应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同时,由于实行了限制期房转让政策和商品房交易合同网上备案制度等,一定程度上使投机性需求得到遏制。
  心理预期放大
  涨势不减的2004年楼市,离不开宏观经济背景。有专家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决定房价的并不是开发商要卖多少房子,或者居民需要多少房子,而是社会普遍的经济预期。今年以来,观察心理预期的重要指标--我国CPI涨幅连续多月达到5%以上,强劲的增长势头似乎与房价上涨形成呼应,表明人们对未来经济预期的持续看好。
  同时,2004年,我国从资金和土地两个源头控制房地产供应,为房地产降温。就普通消费者而言,能感受到的“预期”可能是“开发商地少了,钱少了,供应会减少,房价还会涨。”值得警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开发商又利用政策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进一步放大了老百姓的心理预期,加剧了局部地区楼市的供不应求。  文/湘子
编辑: made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