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房产>济南新闻>专访专题
站内搜索:
05房地产重大新闻点评
2005-04-21 11:33:57 作者: SRC-400

2005年,已经确定无疑地成为了房产降温年。政府和银行相继出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政府的目标是打击房价,银行的目标是降低风险。从整个宏观的方面看,政府真正的抑制房价的政策还没有出台,但是思路已经比较清晰:一方面扩大供应,改变供应结构,一方面利用金融杠杆,降低投资热度。辅助打击房地产违规,规范相关活动。
  本刊选出进入2005年以来与房地产相关的部分重大新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行业情况和政策思路。
  这个思路的真正效果应该在下半年出现,预计政府新政策的出台也将在下半年达到一个高峰。
  个人房贷利率调高
  购房首付提高到30%
  3月16日晚6点,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发布消息,自今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以5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为例,其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6.12%的0.9倍(即5.51%),比现行优惠利率5.31%高0.20个百分点。同时,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是否提高到30%由商业银行自行确定。
  
  点评:虽然央行调整幅度并不高,但是再次加息还是在房地产业引起轩然大波,央行再次加息的现实被无情证实,业界称之为“平地一声惊雷”。这一政策仍对各方产生了不同影响。银行认为提前还贷浪潮有可能马上到来,而且这是央行抑制房价增长过快的一个强烈信号,在不同地区和银行,利率和首付款比例将千差万别。0.2个百分点对于贷款者和市场的影响很小。但这是央行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提醒买房人要注意利率提高风险,贷款的成本风险。而且此次专门针对住房贷款调整政策,也传达出一个明确信息:房贷利率还会一直调高,直到符合市场实际水平。
  上海房贷猛“着陆”
  2005年2月底,上海市同业公会开始研究相应问题,并偕同市里有关部门研究房贷的风险防范措施。建议之一为提高房贷的首付比例,并严格控制投资性购房贷款发放、提高贷款的审批标准等。
  在此之前,房贷的风向标已经微有指向。1月24日,银监会有关官员紧急抵沪,对上海银行业个人金融、房地产贷款进行调研,尤其是对于房贷的上下游贷款都进行了摸底。
  多家银行分别从房价、购房面积和房龄等三个方面对个人住房贷款提高门槛。
  建设银行上海分行最新贷款要求规定:房价不低于33.3万元,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竣工日期在1981年(含)以后。其中,1981年-1990年竣工的住房,可申请的贷款成数不超过六成,外地人购买这一时段竣工的房产建行不予发放贷款,本市户籍购房者需提供第二套住房产权证;1991年-1998年竣工的住房,贷款成数不超过六成;1999年以后竣工的住房,贷款成数不超过七成。
  上海银行内部不同的分支行,也有了新的调整,有些支行规定:按揭单价在18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总房价60万元以下的都不再操作
  
  点评:都是房贷惹的祸。上海房贷占整个贷款比例高达90%的事实引起了央行的注意,由于上海楼市的“疯狂”表现,国内的焦点已经从北京转到上海,2005年,上海成为中国楼市名副其实的风向标,上海提高房贷门槛是国内提高房贷门槛的开始,随即国内的大小城市银行房贷新政相继出台。济南也在其中。房贷新政很显然是银行接收到国内“冷空气”的预兆进行的自我保护,但是,这个新政却对房地产的销售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新政后,多数房地产商,尤其是二手房中介销售都开始艰难起来。
  住宅建设用地供应增加
  国土资源部表示:住宅建设用地供应将适当增加,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居住用地地价、住宅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主管部门将适当提高居住用地在土地供应中的比重,但“紧缩地根”的主导方针不会改变。据介绍,国土资源部门参与调控房价,将主要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在房地产用地供应总量和结构上做文章。具体作法是,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前提下,对居住用地地价、住宅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将适当提高居住用地在土地供应中的比重;增加中低价位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住房的用地供应量。
  
  点评:加大供应量,用扩大供应稳定市场,是今年国家打压房价控制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加大土地供应,还有加大经济适用房和中低档住宅产品的供应。这一信息表明政府控制房地产价格的目标并不仅仅在短期,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目标。这无疑将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激烈竞争,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有进行自我改造,及时建立中长期应对计划,才能渡过难关。

我国35个大中城市
  一季度房价同比涨9.8%
  今年一季度,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8%,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35个大中城市中,房屋销售价格除长沙有所下降外,其他城市均上涨。有8个城市的同比涨幅超过10%。其中,上海上涨19.1%,杭州13.8%,成都12.5%,厦门12.4%。
  35个大中城市的经济适用房、普通住宅和高档住宅销售价格,一季度分别同比上涨3.4%、9.7%和12.9%。二手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6%,一级和二级市场价格呈联动上升的态势。调查显示,一季度,35个大中城市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7.8%,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9%。
  
  点评:近期国内各城市相继报道房价回落,一时间舆论纷纷扬扬,这篇报道不仅是这些舆论的一个句号,也表明年前房地产形势的一个延续状态,从侧面说明政府在年初连续出台价格打压政策,为价格打压造势的原因。加大打击力度将是2005年政府决心奉行的一条宗旨。因此,这样的一条消息预计将会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半年的政策也将更加严厉。
  平抑楼价出猛招:
  杭州年供应住房180万平米
  杭州今年商品房的供应量为80万平方米,并完成10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的年计划供应量。浙江工业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虞晓芬教授据此分析,目前杭州市区近几年住房需求量在500万平方米,如按照今年计划的供应量持续供应3年,杭州楼市很快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点评:今年的楼市政策无论是加息还是提高房贷门槛,其实都是连续的一个政策的延续,因此,业界对不断出现的政策信息已经基本失去讨论的热度,相反,各地出现的新闻现象却成为关注的热点,国内不同城市的抑制房价的政策受到普遍的高度关注,各地市场的情况也具有强烈的震撼作用。
  杭州的政策是国内各城市普遍进行的政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十四城市人士齐聚深圳研讨
  “个人合作建房”
  去年底,“合作建房”的概念在国内出现后,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上海、南京、成都、深圳、杭州、厦门、济南、郑州等多个城市,都有人跃跃欲试。合作建房当事人资金如何管理?能否拿到银行贷款?昨日,包括北京、广州、深圳等14个城市的合作建房发起者及法律界、银行界代表聚会深圳,首次就个人合作建房进行研讨
  
  点评:集资建房在国内成为热门话题,虽然政府对此现象保持沉默,但是民间的期望却很高,从北京的工程师于凌罡开始,这种思路在国内各城市迅速蔓延。民间的这种思路和政府的抑制房价的思路两路夹击,给房地产开发商造成的冲击是可以想象的。因此,在整个舆论都发出反面声音的时候,房地产开发商是该反思的时候了。
  国务院出台八点意见稳定房价
  3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国务院2005年工作要点》,会议强调,严格控制房地产和城市建设规模,对保持整个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记者获悉,国务院高层已经发布了一份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通知一共有八条意见。这八条意见为:一、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二、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省政府负总责,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控制不力,要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三、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住房土地供应,并督促建设;四、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主要是控制拆迁数量;五、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六、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七、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八、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
  八条意见言简意赅,从房价、土地供应、供应结构、拆迁、消费观点、市场监测、检查等多方面切入,虽涉及问题较多,但提纲挈领,目标高度一致——那就是稳住房价。
  
  点评:将“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这在国内的房地产行业是史无前例的高度,因此,中央八条的出台将今年的打压房价定性,表明政府调控的决心。因此,“中央八条”被房地产开发商称为房地产的“政策风暴引线”。随即,国内出现房地产行业的规范和“清剿”,一些违规操作的地产大鳄被进入政府视线,标志着房地产行业进入全面整顿时期。  文/金陵


编辑: made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