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岛港与威海港联合建设集装箱码头的新闻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事件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两个企业的一次合作,它是我省跨区域港口资源整合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半岛城市群城市之间港口合作的第一步。 为什么要把此次合作提到这样一个高度上来看呢?这是因为,从我省提出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来,已将近3年时间,而半岛城市之间像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合资、合作并不多见。如果这样的合作能够多起来,范围更广泛起来,那么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将形成一股合力,其发展势头将是不可估量的。 长期以来,我省许多城市像是分家的兄弟一样,自立门户各过各的“小日子”。兄弟之间平常客客气气,但哪个城市在上项目、搞建设上遇到了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跟兄弟城市搞合作,而是向“家长”———上级要支持。长此以往,“家长”不堪重负。况且,孩子大了,也应该顶起一片天来,遇到困难,也应该彼此商量着一起想办法解决,不能啥事都找“家长”。省里提出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用意很明显,就是先重点培养几个“身强力壮”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形成集团优势,在全省这个大家庭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半岛城市关系应该更亲近,所以,半岛城市之间的合作共赢,应该比其他城市之间更有优势,也更有必要。 思维定势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让过惯了“小日子”的兄弟再融入到一个大家庭里过日子,当然很困难———这牵扯到很多利益的重新分配,这是制约合作的一个关键。新车况且需要磨合,更别说几个城市之间。即便是合作尚有一定难度,但相互拆台的事则应该严格禁止。在外省,一些城市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为了争取一个大的项目,两个城市互不相让,竞相压低土地价格、进行税费减免。待两个城市把自己的底牌亮了个清楚后,投资商却获得了最大收益。其实,如果两个城市能够先坐下来理智地分析探讨一下到底哪家上这个项目更有优势,甚至再探讨一下两个城市是否有合作共同引进这个项目的可能,其结果肯定不是两败俱伤,而是两家受益。我们半岛城市群之间,应该树立“一个拳头对外”的观念,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港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一个沿海开放的大省,山东进出口贸易99%以上都是通过港口。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省各沿海城市都会把港口的建设、港口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来抓。但是,如果缺少统一规划,各干各的,都想当“老大”,结果就只能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为此,省政府在港口发展上定下了盘子:整合全省的资源,建设以青岛港为核心,以烟台、日照、威海、龙口等这些港口为骨干,以半岛港口群为基础,力争5到10年时间,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也正是在这个战略的指导下,青岛和威海在港口合作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眼下,这“第一步”的作用已经显现出来,青威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开业首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3万标准箱,实现总收入355万元,同比均翻一番,创出了威海港新港发展的历史最高纪录。 应该说,城市港口合作已经迈出了半岛城市合作共赢的坚实一步。但这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领域,需要各城市之间的通力合作。如何使山东半岛成为一个整体,实现区域的集团化发展,实现信息、市场资源、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早在提出半岛城市群这一概念时,就有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中涉及到了半岛各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港口机场的分工协作、旅游资源的共用、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环境生态的共建共保、城市功能重组和形象的塑造、信息资源的互通互联、人才培养和教育设施的统一整合、电子商务和金融保险服务平台的建设等等。目前,已有一些工作进入了运作阶段,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尽快行动起来,把这些设想早一步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