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房产>政策法规
站内搜索:
建筑节能新规下月实施
2005-10-17 07:59:13 作者: 

  生活日报10月16日讯(记者 尹玉涛)记者今天从省建设厅获悉,日前,《山东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向全省发布。其间,在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限制和禁止实心黏土砖的生产与使用、实施建筑节能方面均作出了具体规定。该规定将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何推行节能新规定
  目前,我省城市每年新建房屋4000多万平方米,如果全部使用新型墙材且达到节能标准要求,每年可节约1.65万亩土地,节约102万吨标煤,减少排放空气污染物数量:总悬浮颗粒3574吨,二氧化硫2.6万吨,氮氧化合物1.3万吨,二氧化碳249.9万吨。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新型墙材生产量占墙材生产总量的比例由1997年的5.6%上升到46%,应用比例由6%上升到62%,节能建筑面积占新建居住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41%。但是,全省目前仍有砖瓦厂3000余家,占地20万亩,每年生产实心黏土砖200多亿块,毁田4万亩。全省广大农村乃至小城镇,建房仍以实心黏土砖为主,已基本实现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目标的城市“禁实”基础还不牢固。同时,我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24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要求,保温隔热性能很差,单位建筑采暖能耗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高出2-3倍。
  哪些节能产品鼓励使用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发布鼓励、限制或者禁止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目录规定生产或者使用落后的技术与产品。
  今后,我省将鼓励发展和应用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有: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等。
  何时告别实心黏土砖
  实心黏土砖(瓦)生产企业应当逐步限产、转产或者关闭。在本省设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不得使用实心黏土砖(瓦);在本省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自2006年7月1日起不得使用实心黏土砖(瓦);在其他建制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自2008年7月1日起不得使用实心黏土砖(瓦);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自2006年7月1日起不得使用实心黏土砖(瓦)。
  节能建筑如何打造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节能要求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规范委托设计和施工;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标准;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施工,不得擅自改变建筑节能设计,不得偷工减料;监理单位不得允许在建筑工程中使用不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技术和产品;建筑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和规范要求组织竣工验收,未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建筑工程,不得作为合格工程。
  建筑物内如何节能
  新建建筑工程必须选择先进合理的采暖供热方式,采用高效的管道保温与热调控计量技术和节能型产品;对建筑物实施改建、扩建或者大型修缮的,应当符合建筑节能的有关标准;现有建筑物未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应当逐步对其围护结构和采暖供热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推行采暖按户计量收费制度。
  建筑物照明工程应当合理选择照度标准、照明方式、控制方式,并充分利用自然光,选用节能型产品,降低照明电耗,提高照明质量;建筑物的公共走廊、楼梯内等部位,必须安装使用节能灯具。
  违反节能要求如何处罚
  对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淘汰的建筑技术与产品和超过限时期限使用实心黏土砖的建设单位,均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未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工程发包、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的,将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编辑: 解西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