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 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副主任贾飙28日在北京表示,截至今年8月末,保险资金累计通过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直接服务实体经济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由清华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国PPP论坛当日举行,贾飙在论坛上介绍了保险资金参与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发展的相关情况。
PPP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广泛应用于各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领域,如交通、能源、供水、污水处理、医疗护理、教育、科学等。PPP模式具有三个核心特征:即伙伴关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这极大调动了社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贾飙说,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建设运营,扩大了民间投资领域,既是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现实选择。
“在推动我国PPP发展中,保险资金不仅可以有所作用,还具备一些独特优势:一是中长期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二是具有良好的监管政策环境;三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投资经验。”贾飙介绍,在项目实践上,保险资金投资“一带一路”7414亿元,长江经济带2646亿元,京津冀协同发展1184亿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300亿元。
贾飙说,保险资金在探索参与PPP方面,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基金模式,二是股权计划模式。PPP项目具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符合保险资金配置需求,也能为保险行业提供优质配制资产。长期看,保险基金参与PPP模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供给、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潜力还很大。
贾飙表示,PPP模式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机制,能够在过去以主要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领域,实现引资、引技、引智,并构建起政府和社会资本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这一角度看,用PPP模式支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贾飙说,保险监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一方面进一步疏通相关渠道,另一方面加强与政府部门等各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切实有效评估和防范各类风险隐患,为保险资金更好参与PPP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穆姝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