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最新播报

加息,不加息?两难选择题

2008-07-22 10:33:00    作者:秦媛娜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6月份CPI继续回落,涨幅为7.1%,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整体来看,上半年CPI同比上涨7.9%,同时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4%。

    从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我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低于通货膨胀长达17个月之久。而进入2008年,实际负利率水平更是惊人——以2008年CPI约7%、现时一年期定期存款税后3.93%计算,居民储蓄净减少超过了3个百分点。

    加息还是不加,这是个问题。

    既然从紧政策不能放松,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下半年还有加息的可能?分歧始终存在。

    虽然我们无法知晓决策层内部是否也有着如市场一样激烈的争论,但市场的声音的确是异彩纷呈。本期讨论加息选择题,请到的三位嘉宾,有坚定的认为不应该加息,有认为加息不无可能,但需要谨慎考量,还有一位,则认为价格工具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的判断都有自己的理由,不论对错,只为一次头脑的风暴。

    加不加息的选择题     

    

彭兴韵: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

 
  鲁政委:兴业银行 首席经济学家


     丁志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6月份加息传言的盛起主要是受到了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表示将采用更严厉的从紧政策来抑制通胀的影响,您认为周小川所说的从紧政策是否暗示加息?或是有其他所指?

    鲁政委:我认为他不是在暗示要使用价格型工具,“加息”只是市场根据排除法所做出的一种判断。在上述讲话发表之后的第二周,周小川在出席国际清算银行的会议时又指出,应对通胀,利率是一种选项,但是我认为,我们还有其他很多可选择的手段,事实上他的讲话没有更多表现出更青睐加息手段的意思。

    彭兴韵:加息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尤其是现在全球很多经济体都在加息的背景下。在通胀还在比较高的状况下,再加上周小川的讲话,市场上的加息预期的确有所增强。从抑制通胀的角度来看,谨慎地加息是有必要的,但是不必抱太激进的态度。为了物价指数下降两个百分点,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居民收入下降,就走向了我们所期望的反面。我们抑制通胀的目的是为了保住老百姓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如果为了抑制通胀,导致我们的收入增长下降,那也是大家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丁志杰:我认为,中国需要重新搭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充分发挥利率政策工具的作用,让实际利率恢复到正的水平,同时适度放松行政性的信贷限制,使更多的资金需求从正规的金融体系得到满足。

    ▲▲▲赞同(不赞同)加息,理由是什么?

    鲁政委:加息没有任何合理性。先看物价形势,CPI走势已经向下了,6月份物价增速是7.1%,有所回落。而油电价格上调之后,上游价格肯定会涨,虽然不能说物价形势好转,但起码没有继续恶化。

    另外,存款利率有没有必要加?认为存款利率要上调的观点主要有三个理由:抑制通胀、稳定储蓄和改善负利率状况。但是我们已经分析过了,从抑制通胀的角度来说,没有加息的迫切需要;再说稳定存款,5月份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存款增长很快,同比增长19.64%,也没有迫切加息的需要;第三,以负利率为理由的观点是站在认为负利率对存款者剥夺的角度上说的,但这不是货币政策要管的问题。

    我们讨论货币政策,要在三个原则基础上讨论,第一,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不管结构性问题;第二,货币政策是短期政策,而非长期政策;第三,货币政策不管收入分配问题,从公不公平、合不合理的角度讨论负利率,这应该归财政及其他政策管。如果要考虑收入分配,那么货币政策就不应该紧缩,也不该放松,因为紧缩会造成失业、放松会令货币持有者的损失,不管松还是紧,都会有收入分配的效应。所以说,从公平的角度提负利率问题,是收入分配问题,与货币政策无关。

    另外,资产价格都快崩盘了,也不支持加息。

    最后,再看贷款利率。现在房地产市场问题也很复杂,浙江丽水、深圳的房价都在下跌,如果加息,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也不支持加息。

    彭兴韵:政府还是在物价和经济增长方面有一个取舍的问题。从物价的角度来看,适度加息还是有必要,但是现在宏观经济的变化比较微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多项经济运行指标已经从红灯转为绿灯,几个还亮红灯的指标主要就是财政、物价、通胀率,其他的投资增长、贸易、经济增长率都逐步转为绿灯。

    中国国内受到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外围市场的变化也增加了国内经济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珠江三角洲很多中小企业都在倒闭,近期中央政府在各地密集调研,就是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这也发出一种信号,即政府对于实体经济面的担忧在近期要高于对物价的担忧。

    尤其是房地产的市场,如果出现价格大幅度下跌,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跌,可能会带来通胀率的下降,到时候就不用政府采用一些紧缩的工具。

    丁志杰:无论存款还是贷款现在都是负利率,使得货币需求无限膨胀,同时央行发行央票,以及控制信贷和提高准备金,使得资金供给又特别紧,这样很多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将目光从国内资金转向外来资金,一方面是通过增加出口获得资金,这就加剧了贸易顺差,另外一方面就是从国外融资。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货币政策尽管是从紧了,但是从利率的角度来看,不仅是中性的,而且是宽松的。最后造成的结果是,我们越紧,最后的问题就越大,而且这种低利率使得正规金融体系资金流向大企业,中小企业或受限制行业企业很难获得融资,只能转向国外,事实上使得从紧的效果大打折扣。当然,最后也就导致了热钱的问题。

    我们知道热钱流入很多,但是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其实就是通过非正规市场借贷出去了,流到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去了,我所听说的一个案例:某地方的房地产项目,台湾投资者投资30亿美元,钱进来了,但是项目还没有开工,政府就说你要是能把钱放出去多好,其实他们进来并没有想做地产,就是想把钱贷出去,利率有20%,何况中间还有地方政府在里面的努力。

    如果法定利率提高,同时信贷放松一些,更多企业正常的资金需求就可以通过正规途径得到资金,黑市、非正规渠道的利率就会下降,对热钱的吸引力也会下降。

吴毅斐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