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5 09:32:00 作者: 宋璇 来源: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2018.26点——上证综指上周五盘中再创新低,直逼2000点。指数逼近“1时代”不仅令投资者感到焦躁,市场各个参与方也坐不住了。虽然没有直接的救市政策出现,但鼓励QFII入市、新股缩股发行等积极变化,还是让投资者看到了一线希望
A股熊冠全球
上周五,两市股指惯性低开震荡,上证综指最低下探至2018.26点,再创43个月新低。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2026.69点,周跌幅为4.57%;深证成指收8201.53点,周跌幅达到6.16%,均为年内最大周跌幅。而今年以来,上证综指已经累计下跌7.85%,深证成指累计跌8.04%,A股因此成为今年熊冠全球的最差市场。
个股方面,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近3个交易日中,有超过60只A股创出复权后历史新低。与此同时,年内上市的新股中,有近30只在最近3个交易口创出了历史新低,其中20只已跌破发行价。此外,“破净”个股的数量也在增加,截至上周末,A股市场破净股数量已扩容至89只。
基金也出现了减仓行为。海通证券基金仓位监测报告显示,9月7日至20日期间,基金仓位基本维持稳定,仅较上期小幅缩减0.27个百分点,仓位整体处于2006年以来中低水平,大型基金公司以减仓为主。
海通证券分析师陈瑶表示,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一方面,政治性因素带来的恐慌情绪短期对市场存在一定影响。另一方面,9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47.8,虽然较上月略有回升,但考虑到季节性回升惯例,且仍处于50荣枯线以下的低位,结合9月前两周房地产销售数据不达预期,对经济企稳回升的担忧依然存在。加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略显紧张,基金整体保持前期较低的仓位水平,少动多看,等待市场情绪修复。
开源节流维稳
或许是因为A股逼近“1时代”,上周五,监管部门呈现出明显的“维稳”倾向。
上周末,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透露,目前沪深交易所在海外进行路演,引起了投资者的良好反应,境外主权基金、养老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普遍看好中国市场,对A股市场投资需求强烈,申请投资额度积极性都很高。这样的表态也证实了有关沪深交易所联手在全球路演、游说海外基金投资A股的传言。
证监会在6月提高QFII持股上限至30%,同时降低QFII资格要求,将资产管理机构、保险公司、其他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主权基金等的经营时间由5年降为2年,证券资产规模由50亿美元降为5亿美元。
引导QFII、社保基金等长期基金入市,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证监会“维稳”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QFII审批速度已经明显加快。去年底,共有135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截至今年8月末,QFII机构增至181家,增幅达34%。今年以来,QFII获批的额度达82.28亿美元,远超2008年至2011年的全年批准额度,分别为33.98亿美元、32.27亿美元、30.5亿美元、19.2亿美元。
在积极向A股市场引入资金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在悄然放缓市场“抽血”行为。从证监会网站信息来看,A股IPO“空窗期”时间拉长——新股预披露和审核的间奏明显放缓。而原本为年内第三大A股IPO项目——洛阳钼业的缩量发行更是进一步透露出了监管层的“维稳”态度。
9月24日开始发行的新股洛阳钼业日前公告称,发行数量从计划的5.42亿股缩减到2亿股,发行申购价格由6.7元腰斩到3元,原计划IPO募集资金36.46亿元锐减到6亿元,缩水84%。
资金压力加剧
“经济从底部走出的步伐缓慢,内外政策对市场也仅仅起到短暂的刺激,这些都加剧投资者对后市的担忧。”杭州一家私募基金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不过,市场对维稳政策仍抱有希望。
“这个希望是建立在2000点告破的基础上。”在申银万国分析师魏巍看来,只有破2000点,管理层才有可能有实质性的救市政策,如果没有这个政策,反弹只能是“超跌”过程中的技术性反弹,空间不大。
值得关注是,本周是中秋和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周,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资金面的情况来看,A股遭遇的压力都非常大。统计显示,6月末、7月末、8月末,证券账户交易结算资金都曾出现大幅流出。由于“十一”长假期间股市休市时间长达9天,不少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提前转出证券账户选择理财产品或存款,这将给A股市场在9月最后一个交易周带来一定压力。
“每到节庆日,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都是投资者要纠结的问题,如今A股表现如此低迷,选择持币过节的投资者有可能会增加,这会加剧股指的波动。”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