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0 10:40:00 我要评论
来源: 广州日报四成“80后”每月补贴父母家用
“80后”,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一代,他们代表了中国的未来。
“80后”作为一个社会人口学概念,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特指国家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据统计,中国的这个群体超过2亿人。
转型社会的洪流造就了“80后”的独特性,这些在温室里成长的“小皇帝”们,却要面对社会变迁进程中的狂风暴雨。头上顶着“垮掉的一代”、“叛逆”、“自私”、“脆弱”等负面评价,还伴生着“富二代”、“房奴”、“卡奴”、“蚁族”、“宅男”等社会现象。
为了真实反映“80后”的生存状态,日前,广州日报联合新浪网、大洋网,以及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推出“80后”生存状态大调查。截至2010年2月5日零时零分,共有来自广东 、北京、上海、浙江等全国各地的3313位“80后”在网上参与了调查,为我们全面、客观了解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提供了依据。
调查发现,住房、婚恋、竞争压力、父母赡养等,构成了“80后”青年普遍面临的现实枷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他们感到迷茫与焦虑。但他们同样相信,“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
“在奋斗的路上”——这是这一代人目前最重要的人生主题。
文/本报记者邱敏 李颖
“在这个国家,年轻叛逆者的数目正在如此迅速地扩张,就像美国垮掉的一代和嬉皮。他们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名称:另类。这个词曾经是贬义的,意指品格低劣的流氓。而在今年最新修订的《新华词典》——中国最权威的词典中——对‘另类’的解释则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不再有贬低的含义。”《时代周刊》如此写道。
这是《时代周刊》亚洲版2004年2月2日的报道,这篇名为《新激进分子》的报道也许是海外媒体第一次对中国“80后”一代的聚焦。
这一期的封面是北京少女作家春树。与春树一起成为报道主角的是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和摇滚乐手李扬,他们被认为是中国“80后”的代表。
时至今日,“另类”早已不足以概括中国的“80后”。本报调查发现,对于社会舆论贴在自己身上的“宅男宅女”、“脆弱”、“自私”、“垮掉的一代”、“叛逆”等标签,大部分受访者并不十分认同。33.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社会加诸于“80后”身上的不公正的标签。
韩寒被视为中国“80后”的代表人物,更被无数的“80后”视为精神领袖。他坦言, “这个世界已经很现实了,我们把这代人的理想都拴在了房子上,他们很多人的生活已经没有趣味了,只看到房子。越是急,越是买不起房子,房价不停地往上升。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些,无论是谈恋爱还是结婚,都会跟特别现实的社会有关系。那些理想,包括年少时候的梦想,都已经被抛得很远了。我希望可以重拾这些东西。”
梦想很遥远,现实很残酷。为了探清“80后”们真实的生存现状,广州日报日前联合新浪网、大洋网,以及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展开了一次大调查。
压力:
“80后”幸福感普遍不强 过半自认压力大于“70后”
在许多人看来,“80后”是温室里长大的幸福一代,但调查显示,他们的幸福感却普遍不强。
在回答“你觉得‘80后’面对的压力大吗”的问题时,52.6%的受访者认为“很大,超过‘70后’、‘90后’”;37.0%对此持宽容态度,认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压力,这是正常的”;8.7%认为“一般,不如‘70后’和父辈”;只有1.7%的受访者认为“压力很小,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那么,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呢?48.1%的受访者认为压力主要来自“生活,如买房子、养孩子”等;29.7%受访者认为来自“工作,要闯出一番事业太难”;18.7%认为“整个社会都在给我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另有3.5%表示压力来自于家长对自己的期望过高。
消费:
仅占一成有私家车 六成表示两年内不买车
相对于婚房这类迫切的刚性需求,车子对于“80后”而言还是奢侈品。
油费、桥路费、停车费等养车成本居高不下,购车后的日常支出直线飙升,令大部分“80后”不敢拥有自己的座驾。调查显示,“80后”中的“有车一族”仅占13.5%,19.7%的人表示打算近两年内购买;而66.8%的受访者表示近2年内不会考虑买车。
在消费习惯上,对于“先透支、后还款”的信贷消费,大部分“80后”持谨慎理性的态度。31.3%的“80后”曾经有过透支信用卡购物的经历,但经常性透支者则仅占16.4%,偶尔透支消费的占14.9%。
值得一提的是,33.6%的“80后”表示自己根本没有信用卡。
家庭:
近四成“80后”每月补贴家用 “啃老族”并不多
调查显示,38.2%的“80后”每个月都会给父母补贴家用。其中,29.0%每月给1000元以下,6.9%给1000元~2000元,2.3%给2000元以上。尽管不算太多,但对比于“81%月入6000元以下”的收入水平而言,每月补贴家用,仍体现了“80后”对父母的孝顺。
与此同时,需要父母每月给钱过活的“啃老族”仅占4.8%。排除因读书深造而未获取经济收入等特殊因素,“80后”并不像有些人臆测的那样是“啃老族”。
工作:
青鸟综合征 近七成不满意生活水平 近五成想立即跳槽
调查显示,有54.5%的“80后”曾有过跳槽的经历。其中,有三次以上跳槽经历的,占23.7%。而46.8%的人“现在就有跳槽的打算”;从没有跳过槽的“80后”占45.4%;只有12.2%的人打算在现在的单位干到退休。
这反映出“80后”群体普遍受到“青鸟综合征”的困扰,具体表现为:总是对自己现有的成就不满,频繁跳槽,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位。总认为“理想在别处”。就像童话《青鸟》中总也找不到理想的那只青鸟,只是一直不停地奔跑。
调查还显示,有高达67.85%的受访者对自己的生活水平感到不满,考虑转换环境。但因为生活经济压力,敢于跳槽的仍属少数。
收入:
五成“80后”月收入3000元以下 三成是“月光族”
调查显示,“80后”群体的收入状况在6000元附近开始呈现“二八分化”。81%的受访者表示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其中月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下的,占比高达52.6%。
在19%自称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高收入“80后”中,6000~10000元/月的占10.1%,10000~20000元/月的占5.8%,20000元/月以上(含20000元)的占3.1%。
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10000~20000元、20000元/月以上的高收入群体相对集中于京沪粤三地。
而在京沪粤等生活成本偏高的大中城市,月收入3000元以下,实在不值一提,刨掉交通、吃住、通讯等基本花销,几乎所剩无几。对于生活在这些城市的“80后”,生活压力相当明显。调查显示:29.1%的“80后”是“月光族”——每月收入基本当月花光的“零存款一族”。
买房:
八成“80后”存款不足10万元 婚房成为“第一恐慌”
当被问及“你现在有多少存款”时,27.4%的受访者表示存款数目在1万~5万元之间,26.7%表示在1万元以下,14.2%表示在10万元以上,10.5%在5万~10万元之间。合计,存款不足10万元的“80后”超过八成(85.8%)。
毋庸置疑,在如此的经济收入和存款状况下,大部分“80后”虽然对基本的生活花销可以“收支平衡,略有盈余”,但是对购房、购车这类大宗消费,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以一套80平方米的一手商品房为例,均价在10000元/平方米以上,首付三成至少需要30万元,这对绝大部分存款不足10万元的工薪族“80后”而言,单靠自己的积蓄,支付购房首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调查中,只有24.2%的“80后”表示“能自己一次性存款付清房钱”,21.6%表示“父母资助大部分,自己(含配偶)存款占小部分”; 17.1% 表示“父母资助小部分,自己(含配偶)存款占大部分”; 15.7%表示父母(含亲戚)全额资助 。至于买房的主要目的,近四成是为了结婚。
生活:
休闲时间习惯上网 恋爱及性的态度相当开放
有57.8%的受访者表示,生活中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就是上网,上网,已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相对于父辈,他们对恋爱和性的态度相当开放,对婚前性行为的认同度和接受程度更高。
调查中,31%的“80后”表示是在工作后谈的恋爱,26.6%表示在上大学时候开始谈恋爱。在对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时间的调查上, 24.9%表示大学期间发生过性行为,18.0%表示至今没发生过。
理想:
有房有车有事业
几乎每一个人在小学时都曾以“我的理想”为题写过作文。那么,“80后”的理想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调查显示,“80后”的理想较为集中在四方面:一是有房有车,特别是买房;第二是事业有所成就;第三是做个有钱人,特别是当老板,也有想一夜暴富中五百万元彩票的;此外还有成为公务员、成为科学家和军人等“对社会有用的人”。
韩寒:我是“月光族”
韩寒填写本报的调查问卷 “我的理想是和谐社会”
作为“80后”的代表人物,韩寒也为本报填写了一份调查问卷。且看这位新锐作家如何作答。
*你的月收入是多少?
A 3000元以内
B 3000元~6000元
C 6000元~10000元
D 10000元~20000元
E 20000元以上
答:E
*你每个月会存多少钱?
A 1000元以内
B 1000元~3000元
C 3000元以上
D 我是“月光族”
答:D
*你现在有多少存款?
A 1万元以下
B 1万元~5万元
C 5万元~10万元
D 10万元以上
E 0
答:D
*你每个月会给父母家用吗?
A 0元
B 1000元以下
C 1000元~2000元
D 2000元以上
E 父母每个月给我钱
答:D
*你买房了吗?
A 买了,已经付清房款
B 买了,付了首付
C 没有,和父母一起住
D 没有,自己租房住
E 其他
答:B
(如选择A、B,请回答下面问题)
*你买房的钱是:
A 父母(含亲戚)全额资助
B 父母资助大部分,自己(含配偶)存款占小部分
C 父母资助小部分,自己(含配偶)存款占大部分
D 自己存款付清
E 其他渠道
答:D
*你买房的目的是什么?
A 结婚
B房价涨得太快,先买划算
C二次置业或投资
D 自己住
E 买房和父母一起住
F其他
答:D
*与所在城市的生活水平相比,你感觉自己的生活水平:
A 高于平均水平,满意
B 高于平均水平,不满意
C 基本持平,满意
D 基本持平,不满意
E 低于平均水平,满意
F 低于平均水平,不满意
答:A
*非工作原因,你每天上网的时间有多长?
A少于1个小时
B 1至3个小时
C 3至8个小时
D 8个小时以上
答:B
*非工作原因,你上网主要做什么?
A看新闻,浏览网页
B玩游戏
C聊天
D看电影
答:A
*你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是什么?
A上网
B体育运动
C逛街
D看书报杂志
E看电视
F睡觉
答:以上皆选
*以下社会对“80后”的一些评价之词,你认为那几项可以套在自己的身上?(多选)
A“宅男宅女”
B“垮掉的一代”
C“叛逆”
D “另类”
E“自私”
F“脆弱”
G以上都是不公平的看待
答:这些皆不是
*你觉得“80后”面对的压力大吗?
A很大,超过“70后”、“90后”
B一般,不如“70后”和父辈
C很小,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D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压力,这是正常的。
答:A
*你面对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里?
A生活经济的压力,如买房子、养孩子等
B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
C工作的压力,要闯出一番事业太难
D整个社会都在给我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答:以上皆不是
*你的理想是什么?
答:和谐社会
横向比较
各国“80后”都在想什么?
美国“80后”
重新定位
每一代美国人都有反抗前一代人的思想习惯。美国“80后”的父母一代深受越战影响,反对前一代干预主义的思想。“9·11”改变了美国“80”后,之前他们这代人根本不关心政治,“9·11”促使他们重新思考美国的国家定位问题。
英国“80后”
金钱至上
英国的“80后”俗称“撒切尔的孩子”,因其出生之时恰逢“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当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人,个个视国家兴亡为己责。而现今的孩子们基本上唯钱是图。眼下的英国“80后”大多痴迷于网络,而少有关注新闻者。
日本“80后”
我们“不饿”
很多研究者认为,日本“80后”身上依然延续了父辈的危机意识。但是他们的求知欲比起前辈来说大大减弱了,简单地说,他们“不饿”,他们远离报纸,不关心科学。
俄罗斯“80后”
信仰真空
俄罗斯的大学教授喜欢批评“80后”们是“缺乏信仰的一代”。和“60后”、“70后”相比,俄罗斯“80后”经历了更多的社会逆境。他们生长在一个民族价值认同体系崩溃、西方价值观念冲击的年代,没有人跟他们说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是”与“非”。“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人都处在一个信仰缺失的‘价值真空’地带。”
印度“80后”
胸怀大志
印度的 “80后”们都相信印度具有成为一个全球大国的潜力。“印度不是将会崛起,她已经崛起了。”
(据《启迪》杂志)
八零后自画像
史记《八零后传》摘录:
“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乃倾其所有,入院一周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
“二十一世纪,高科世,重优才。呜呼!颓废岂为80后?2009国策,状元下乡,振兴乡镇,亦兴农;投笔从戎,绿装卫国;商界英豪,下海泛舟。条条大路通罗马,共建和谐为国家!”
预告:
对于“80后”的生存现状,“80后”才最有发言权。这是本报发起这次大调查的初衷。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采访了一批“80后”的代表人物,如郭敬明、李宇春等。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也许可以带给我们更直接的启示。
郭敬明:
“人们常认为‘80后’太有个性了,个性太张扬了,有时觉得我们不尊重长辈,作为对‘80后’这一代人的想象。有时觉得我们这代人有距离感,可能和我们本身不善于表达有关。”
李宇春:
“我觉得我不算优秀的‘80后’,比韩寒、姚明他们差多了。我觉得我做得不够。”
李念:
“以前在上海读大学,当时的宿舍在15层。夜晚我打开窗,看见一栋栋高楼,万家灯火。常常想,自己还需要奋斗多久才能在这个城市有自己的一隅之地,有自己的一个窝。”
Natalie(“富二代”):
“我才知道,会有一家人凑不齐一两万元的事情。大家烦恼的东西不一样。”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