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数受访者担忧食品安全 社科院蓝皮书提出应对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的《公共服务蓝皮书》称,一项覆盖全国38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显示,对食品安全担心或是非常担心的人数占总体的比例高达53.32%,只有12.39%的人表示对食品安全放心或完全放心。这表明了公众对食品安全很深的忧虑。基于上述分析,蓝皮书提出如下应对思路:要加快提升食品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要加强食品监管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马学玲)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的《公共服务蓝皮书》称,一项覆盖全国38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显示,对食品安全担心或是非常担心的人数占总体的比例高达53.32%,只有12.39%的人表示对食品安全放心或完全放心。这表明了公众对食品安全很深的忧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华图政信公共管理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2012年《公共服务蓝皮书》发布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理论研讨会,会议发布了《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2011~201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如瘦肉精、毒奶粉、地沟油等,使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中国的食品安全到底是怎么了?中国人还有安全的食品可以使用吗?为充分了解当前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主观感受度,2011-2012年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估项目组针对市民关于食品安全感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最高的城市是厦门,得分为61.78分,也是唯一在该题得分超过60分的城市,可见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其中,选择对食品安全担心或是非常担心的人数占总体的比例高达53.32%,只有12.39%的人表示对食品安全放心或完全放心。这也表明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很深的忧虑。
蓝皮书进一步分析了食品安全感不高的原因,具体如下:
一方面,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食品是否安全,不仅仅是食品原料的安全和加工的安全,还包括添加剂的安全、食品包装的安全、标识的安全。我国食品生产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较低,尤其是国内上游生产环节“小、散、乱”的特点导致了食品生产不具备科学规范的行业标准和规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也不利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管,生产者的私人道德水准成为决定食品安全的唯一因素。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环节薄弱。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法规标准、风险监测、人才队伍、技术装备,以及企业投入、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薄弱环节,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等也是造成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经常发生的重要原因。
基于上述分析,蓝皮书提出如下应对思路:
――要加快提升食品行业的行业集中度。食品产业发展很快,但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严重制约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只有加快提升食品生产的行业集中度,提高准入门槛,制定并严格实施行业规范,才能从源头上制止食品安全问题。
――要加强食品监管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各级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部门、区域间的协调配合,加强专项整治活动,健全监管执法队伍,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开展诚信自律教育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快推进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推进食品安全行业的立法进程,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食品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