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置收藏夹 I T 新闻   特别推荐 热点专题 电脑学园 I T论坛
>>> 特别推荐

托普为何一次招聘5千名软件工程师?

赛迪网   2002-07-18 20:54:08

2002年7月,托普集团在自己的诞生十周年之际郑重宣布,在全国一次性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熟悉国内的软件产业人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国内员工总数能够超过5000人的软件企业还属于凤毛麟角,至于能够拥有千人以上技术开发队伍的则更是少之又少——事实上,托普软件集团自身已有的开发员工队伍也只有两千人而已,现在却要一次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

是托普发展的确实需要还是“不作秀、毋宁死”?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腾飞,还是高速车道上头脑发热后的狂妄举动?在这个业界所有的聚光灯都已经照射在我们有些虚火上升的软件产业的微妙时刻,在这个国内人称“合格的软件工程师不超过五万人(刚刚毕业的学生在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称作软件工程师)”的现实面前,托普为什么要招5000名软件工程师?托普又凭什么招5000名软件工程师?2000人的技术队伍一下融进5000新人——托普的这次举动是给自己乘上了动力澎湃的火箭还是在椅子下面绑上了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我们还是让事实和理性的分析来说话。且听分解。

又一次跨越的前奏?

显然,一次性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而且在已有技术队伍才2000人的基础上,这样的举动显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或者呆板消沉的企业做得出来的。我们的目光投向此次行动的主角——托普集团的时候,这才发现,托普本身就是一个习惯于跨越式发展的企业。联系到正是托普集团创立十周年,这一举动的意义无疑又深入了一层。

十年前,当1992年托普开始自己艰难的创业之路的时候,他们的全部家当就是三个人、5000元和一辆三轮车——创始人宋如华只得自己踩着三轮车为客户送货。托普将目光投向了软件研发——事实证明这是他们最重要的一次转变,它决定了托普之后十年的发展历程。1994年托普开发出拥有自主版权的税务软件,从成都金牛区地税局开始,逐步推向成都、西南及全国市场,由于当时税务软件还是一个处女地,托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995年,国家税收体制的计算机化管理使托普税务软件找到新的契机,托普税务软件迅速拓展到全国市场,并且托普开始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营销机构及渠道,形成遍及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从而进而全面进军以软件为核心的信息服务领域——从1994年6月开始,托普一口气在北京、杭州、天津、沈阳、济南、西安、昆明、武汉等城市设立了8家办事机构,95年底他们的销售收入已经从创始的8万元达到了创记录的4000万元,完成了第一次跨跃。

托普软件的崛起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97年5月,国家科委批准“以四川托普集团为依托的西部软件园”组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作为第一批正式授牌的国家级四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西部软件园给托普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更重要的是,托普找到了自己又一条发展之路——1999年9月26日,浙江托普软件园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托普以基地建设带动企业稳步扩张的模式正式面向全国。在接下来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托普集团又在浙江的宁波、台州、金华、嘉善,江苏的常州、无锡、南京、昆山,山东的威海,上海、湖南的长沙、广东的珠海、陕西的咸阳、辽宁的鞍山等地相继建成了27个软件园。2000年底托普集团已经实现了销售收入达20个亿,又跨越了一大步。

新的跨越又来了。1998年托普集团成功重组深交所上市公司“川长征”并将其更名为“托普软件”,这是沪深两市第一家以“软件”命名的上市公司。托普的成长插上了另一个有力的翅膀——资本的运作。2000年炎黄在线在深圳买壳上市,2001年托普科技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01年托普实现产值55亿元,企业总资产近100亿元,员工近6000名,跻身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内最大的应用软件供应商之一和最大的软件出口企业之一,也是国内第二家通过SW-CMM3级国际认证的软件企业和2001年度中国500强企业。

十年时间,从三个员工到6000个员工,从5000元到100个亿,托普是一个习惯于跨越式发展的企业。每一次跨越,托普都实现了数量级上的增长。现在,在托普创立十周年之际的这次大规模招聘举动,无疑又将是一次新的跨越的前奏。

托普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无疑是建立在前几次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远见上的。——几年前托普在全国各地开拓的软件园区,为托普走向全国、为托普今天的大规模招聘、实现企业规模的跃升提供了平台;而上市又为托普赢得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正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托普才可能在自己的十周年之际,以招聘5000人的气势恢弘的举动,为自己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蓄势”。

由此可见企业持续性发展战略眼光的重要性——当年托普兴建软件园的举动曾经引起了许多人的不理解。有人断言托普要从软件行业逃走,借着软件园的名义,暗度陈仓搞房地产去了,成了IT业中最大的“地主”;有人则暗笑托普是个IT圈子里的游牧民族,全国各地在大兴土木,居无定所。而现在看来却发现托普当年的举动有着极大的深意。当别人还没有意识到软件企业必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时,托普已经不声不响为自己在全国的发展布下了点,待到现在大家恍然大悟、全国各地纷纷开建软件园的时候,托普已经有了27个软件园的大盘子,尽得先机;反之,此次托普的大规模招聘,恰恰又在软件产业面临前所未有挑战和机遇的时候,抢占了至关重要的“人才”的制高点——试看国内之软件企业,在当前软件产业大发展的“天时”下,能像托普这样手握巨大“地利”和“人和”的又有几个?

成长的烦恼:人才瓶颈

托普此次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引发轰动效应的“关键词”显然是那个“5000名”。托普正的需要这么多人吗?一次招这么多人,真有那么多工作量吗?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就是托普所遇到的“成长的烦恼”:人才瓶颈。

尽管托普已经习惯于跨越式发展,但在根子上托普仍然是一个以技术立身的企业。由于托普像跨栏一样一轮又一轮地快速发展,几乎在每次跨越的时候都会饱受人才匮乏之苦。93年做第一块电子显示屏,托普才十来号人,由于人手不够,他们不得不拼命加班,结果连现场的保安都熬不住这样连续的“夜战”;99年开始托普在全国各地软件园建设的过程中更是捉襟见肘,托普不得不一边招人,一边办培训班,一边让新手顶上去。

2000年以后,托普进入了全新的战略发展阶段,将自己的业务重心放到了全面的信息化建设上,托普需要一支强大的研发力量来支撑这些业务的展开。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尽管目前托普的技术研发人员已经接近2000人,但除了在起家的西部园区托普大本营之外,分到全国各地27个软件园后,每个软件园中的研发队伍规模就很小了,有些园区的软件研发人员还不到10个人,实在难以应付当地的业务需要,更谈不上新软件产品的研发。此外还有遍布全国的托普软件销售和服务网络都需要技术人员去支持。许多时候,托普不得不从研发第一线抽调技术人员到全国各地去出差,已经使得其研发工作受到了影响。

更重要的是,随着软件产业成为全国上下的聚焦点,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无数后起之秀和新生力量的威胁面前,托普迫切需要研发一代又一代功能上更强、使用上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新的软件产品,保持自身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而这就需要投入大量专注的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另外,随着软件产品研发规模的扩展,软件项目管理也组织协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各类软件项目管理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些都是快速扩张的托普的“软肋”。

现在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了。托普是一个迅速膨胀的企业,而正如一个气球一样,膨胀的体积越大、越快,其受到的表面张力(束缚力)就越大,也就使得气球越难膨胀,而且危险性也不言而喻。托普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窘境——随着自身的迅速膨胀,他迫切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素质的人才来支撑他这个迅速膨胀的平台,需要尽快地填充自己,否则就会像膨胀的气球那样面临爆炸的危险。“萝卜快了不洗泥”,越是快速扩展,企业的发展和结构越是不平衡,企业也就越危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猛然间崛起,数年间叱咤江湖如日中天,然后又迅速销声匿迹,业界并不缺乏这样的先例。

由此可见,人才的匮乏和高质量、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托普新的“成长的烦恼”,而且也是托普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托普又恰恰是一个做事果断实在、习惯于跨越式发展的企业,因此下大决心一次性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这样的举动也就不觉奇怪了。

人才战略与发展战略的互动

我们已经知道,托普的招聘行动是为了突破其面临的“人才瓶颈”,那么托普招了这些人具体干什么?托普如何将技术队伍的迅速扩展与自己的发展完美的结合起来并获得一个完美的结果呢?

我们还是先看看招聘的简章。简章告诉我们:托普将招聘行业专家100人、技术管理人员400人、系统设计人员1500人、开发人员3000人,而这些技术人才将在托普遍布全国各地的27个软件园区开展工作。另外,北京、上海、乌鲁木齐等地研发中心也将从这5000人中获得一定的份额。

我们再看看托普确立的新的业务方向。首先是托普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体系。托普将自己的技术体系划分为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核心技术是托普开发的各种低层数据库构建和管理系统、托普LINUX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组件容器等等,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托普又开发出一系列组件,如报表组件、工作流组件、MI组件等等,在这些组件上面,托普研发出一系列的行业应用软件产品和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而这些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和销售已经成为托普主要的业务方向。

然后是托普的发展战略。托普已经将自己的发展战略锁定在软件的增值服务上。目前托普在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了以遍布全国的托普软件园为核心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上海、成都、北京为战略中心,东北、中南、华南为重要支撑的市场格局和服务平台,形成了托普物流大通道的基本框架。此外托普集团还在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印度、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机构,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在此基础上,托普的在软件产业的发展战略已经很明确,就是在保持已有核心技术优势、在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潜心研发有前景的新的核心技术作为基础平台,依托遍布国内外的支撑网络,研发符合当地用户和区域内行业需求的全面的行业信息化软件,并且为用户开展丰富全面的软件增值服务,例如版本的升级、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等等。

很显然,这样的业务方向和发展战略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来作为支撑,这就是托普的人才战略了。为了进行全国范围的软件增值服务,提供全面的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人才队伍的结构十分重要。这次招聘的过程中,托普放在招聘第一位的就是有经验的100位行业专家——增值服务的核心就是在核心平台的基础上,根据适合特定行业的特定应用需求,而熟悉本行业的应用流程和运作管理方式的行业专家就成了软件研发成功的关键;400名技术管理人员的加盟,也将使得托普的研发队伍更平衡、研发流程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提高研发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总之,这是将给托普带来一支均衡、比例适当、符合通行的软件研发流程的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当然,托普此次一口气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未尝没有在面临加入WTO后国内外人才竞争的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的考虑。

由此可见,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加盟将使得托普能够形成自己人才战略和发展战略的互动——一方面托普依托遍布国内外支撑网络的软件增值服务的发展战略,需要打造一支均衡高效的人才队伍;令一方面,随着遍布全国的软件增值服务的业务发展,托普的人才队伍也将变得更完善、更有经验,并且给人才队伍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又进一步增强了托普自身的竞争力。真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前景。

欢迎入伙:加入托普 加入一个家庭

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希望加入托普的软件工程师们关注的问题:托普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能够接收一下这么多人才的进入吗?托普能够使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工作胜任愉快并且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吗?

快速发展企业的通病是内部管理难以规范,由于业务迅速膨胀的缘故,大量的新人不停地涌入,为了尽快应付工作的需要企业往往少有时间与员工进行深入的沟通,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也很难得到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调整,加上人员的频繁调动、工作强度的增加,员工往往很难与企业之间建立认同感,加上每天都在变化,企业文化和传统也日渐淡薄。这是往往是年轻企业尤其是那些迅速膨胀的企业共同的毛病。然而我们发现托普却并非如此。

托普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在资金、人才缺乏,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成立伊始他们办过报、办过培训班、作过终端产品的代理,完成了自己“第一桶金”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他们快速地学到了一套公司管理办法,并且在总结和思考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经营模式、管理结构、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经过1992-1997几乎是毫不停歇的快速发展之后,托普的内部管理体制也逐渐规范化起来。1996年5月10日,《托普典章》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第一部管理法典;1999年11月24日,托普集团顺利通过ISO9001认证;2001年11月,托普集团成功通过CMM3级国际认证,这在国内IT企业中还是相当少见的。正是由于有规范的体制的保障,托普才得以在十年快速膨胀的过程中避免了各种“成长综合症”。

规范的管理体制和十多年来托普形成的尊重人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托普敢于一次性引进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信心基础,也为他们迅速地与托普企业融为一体、共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环境。例如2002年的第三版《托普典章》中有这样的条文:“托普事业尊重员工应体现在:保障员工的各种合法权益;员工有机会参与到公司的各类管理中;让员工有愉快、舒适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有各种学习、培训和锻炼提高的机会;善待员工,使其得到较丰厚的报酬”。“……确保每一位托普员工在公司内有足够的发展和施展才能的空间”“要让马儿跑的快,须让马儿吃好草”。说实话,国内高喊“以人为本”的企业决不在少数,但像托普这样真正落到实处、落到制度上的恐怕还没几个。

深层次的思考

如何发展我国的软件产业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而恰恰在这个时候, “一石激起千层浪”,托普的“5000人招聘”事件本身,对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必将带来长远的影响和启示,值得我们进行更深的思考。

人才的争夺战

对人才的争夺是这次托普招聘过程中所反映的最直观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发展软件产业——其实无论是什么产业——人才永远是最根本的东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是完成一切活动的主体,没有足够的人才队伍,发展我国的软件产业将永远是一句空话。而现在我们的软件产业面临国际竞争压力的情况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国际化背景下人才资源的争夺。

国外软件公司早已看上了中国这个“人才富矿”——一方面是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软件人才的“价格低廉”。IDC的报告是,美国软件人才的使用成本是中国的9倍,印度软件人才的使用成本是中国的两倍。中国大量高素质软件人才对国外软件企业的诱惑力不言而喻。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外软件企业很慷慨地为国内的软件产业准备了一手“组合拳”——一边利用相对于国内平均水平的高薪诱惑,来吸引价格更为低廉的中国高素质软件人才来充实自己的人才队伍,包抄了国内软件企业的后路;一方面又利用这样一支熟悉国内客户需求和办事流程的人才队伍,大做自己核心软件产品的本地化工作,从而在产品上彻底击败羽翼未丰的国内软件企业,直至最后取得垄断地位。如果国内的软件企业还不能正视这一现实的话,后果不难预料。金山WPS与微软Office悲壮而又动人的搏斗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微软中国负责Office软件汉文版开发的全是中国人,而且不乏当年金山WPS办公软件的开发高手。

这就给我们以启示:国内的软件企业如何去与国外软件企业进行人才资源的争夺?并不是一味地高薪,而是使得人才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一致起来,让他们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并且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给他们发展的机会——这样的“人性化”环境才是留住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障。《托普典章》中就有这样的话:“托普应该造就这样的环境:任何曾经在托普工作过的员工,都对托普怀着一种敬意和感激之情,使他们在托普的工作经历成为其人生中最激动不已的历程”——将竞争从单纯的薪水水平扩大到整个工作环境的竞争,这样才有可能打赢人才的争夺战。

软件增值服务之路

托普此次招聘还映射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那就是中国的软件产业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战略的问题——我们注意到,托普一次性引入如此大规模的人才队伍,主要是为了从事软件增值服务。而这也为中国的软件产业指出了一个方向。

软件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但基本是三分天下:软件专业服务、企业软件解决方案和大众市场软件产品。每一大类又可以细分为几十、几百个小类,例如大众市场软件产品就可以分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词典软件等等。现在看来,国外软件巨头在大众市场软件上的优势十分明显——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早已成为PC事实上的“标配”;企业软件解决方案和软件专业服务领域,国外厂商正在大规模进入。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就是,中国软件产业在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能力的情况下,如果全面出击、四处开花,成功的希望微乎其微。

那么中国软件产业应该选择的突破点在哪儿呢?市场才有最终的发言权,我们只能从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大众软件是想都不要想,微软光Winxp的推广费用就是十亿美金,中国软件产业全年的市场费用恐怕也就是这个数量级而已。真正的出路在于软件专业服务和企业软件的解决方案。国内的用户心理、国内的用户需求、国内的企业运作流程等等许多方面都与国外不同,而国外相应的软件产品也或多或少有“水土不服”的毛病——毕竟中国人更能作好中国的事情,而这才是国内软件企业真正的优势所在。

如何在软件专业服务和企业软件的解决方案上实现我们的腾飞?托普集团走出了很有意义的道路——软件产品的增值服务之路。

托普的软件增值服务包括两个概念——一是根据各地不同需求的软件产品的“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定制是国外80年代IT产业提出的一个概念,但都集中于硬件产业上,其本意是根据客户对产品特性的意愿进行灵活地生产,将工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客户定制完美集合起来。

而现在托普创造性地将这种概念运用到软件产品的生产上。托普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应用软件的支撑平台和各种应用组件,然后以遍布各地的软件园和研发服务机构为依托,根据各区域的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当地行业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已有“毛坯件”的增值开发,研发出适应本区域实际用户需要的完整解决方案。

换句话说,同样是办公自动化软件,托普为乌鲁木齐用户提供的产品和为上海用户提供的产品之间可能就有所不同,而提供给A单位和B单位的办公软件在界面、流程、应用上也可能有相当的不一样;但从整个托普集团看来,却又是核心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值开发,从而在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为用户提供大量的解决方案和应用产品,真正实现了软件产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规模化生产”。

托普增值服务模式的令一个方面则是依托软件园为遍布全国的客户提供最快捷的软件服务——包括技术支持、版本升级、系统培训等等,这是托普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软件服务是公认的软件产业的三大盈利支柱,但目前国内软件企业规模过小的局面使得我国软件产业的服务却成了“老大难”,甚至导致用户不敢选择——仅以银行的信息化为例,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在全国有一万多个网点,而合同又要求这一万多个网点要求软件的提供商必须保证每一个网点都能够在短时间获得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服务——就这一点就已经竖起了一个巨大的门槛:有谁有这样的实力来签这个合同?而托普的增值服务模式就显现出了巨大的威力,也只有托普这样的大企业才能完成这样的大工程、满足软件服务这一大市场的需求。

托普尝试的增值服务模式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发挥国内软件企业熟悉国情、贴近用户需求的优势;二是实现了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的充分聚焦和资源的充分聚集,避开了国外巨头的优势压迫,为中国软件的发展之路找到了突破口,使得中国的软件产业有机会做大做强;而且,与已有的软件发展模式相比,“大规模定制”+“本地化服务”的软件增值服务之路更适合软件产业的发展潮流。


 

 

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上一条:索尼新推出两款海蓝色PS 2模型
下一条:

关闭窗口

 


I T 频道主编信箱  Tel: 0531-5193461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