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置收藏夹 I T 新闻   特别推荐 热点专题 电脑学园 I T论坛
>>> 特别推荐

中国首位"数字化虚拟中国人"于明年问世

  2002-07-29 13:36:24

中国“数字化虚拟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新华网今天报道,第一位“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孕育”成功,计划明年问世。

“数字化虚拟中国人”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之一,由中国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等协作攻关。其中,第一军医大学承担关键性的人体切片建模技术。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教授钟世镇向记者介绍,“数字化虚拟人”是“虚拟可视人”、“虚拟物理人”和“虚拟生物人”的统称,其原理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计算机上操作可视的模型,包括人体的各器官和细胞等,最终建成生物网络化的流程,即:从由几何图型的数字化“可视人”到真切实感的数字化“物理人”,再到随心所欲的数字化“生物人”。

据介绍,“数字化虚拟人”是20世纪后期的新兴前沿学科,在医学、航天、航空、建筑、机电制造、影视制作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价值。有了“数字化虚拟人”,人们事先可准确虚拟复杂的外科手术、美容手术;可根据“数字化虚拟人”及其器官模型,研制和创造各种手术器械、新型药物;可模拟各种交通工具对人体的意外伤害程度,研究和设计防护设备;可模拟高温、高湿、高寒、高压等条件下人体的各种反应,以及相应的防护设施、设备等。

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韩国掌握了“虚拟可视人”技术。美国于1991年获取了人体断面的图像和“数字化解剖人”。韩国于2000年开始“虚拟可视人”研究,通过前期实验,获取了全世界第二例“虚拟可视人”。

国际专家普遍认为,掌握“虚拟可视人”技术,一般需要3年左右时间。而我国将大大缩短这一周期。近日,第一军医大学校长李康对记者说,第一军医大学今年年初成立“数字化虚拟人研究室”,在全国重点学科、人体解剖教研室主任原林教授的组织下,科研人员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便完成了选择标准中国人体和血管灌注方案等研究工作,6月底成功采集到了首组“数字化虚拟中国人”数据,实现重大突破。

前不久,国家“863”计划专家组实地验收认为,与美国“虚拟人创新计划”、韩国“可视韩国人计划”相比较,我国的虚拟可视人从仪器设备先进程度、技术方法设计创新,到铣削扫描精度定位,均有突破和进步,其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闻背景:“数字化虚拟人”及其重大社会价值


中新网广州7月29日消息:“数字化虚拟人”是把人体形态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信息,通过大型计算机处理,而实现的数字化虚拟人体,可代替真实人体进行实验研究的技术平台。

“数字化虚拟人”研究是一项信息医学、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综合发展起来的前沿性交叉学科,对人类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深远意义。“数字化虚拟人”由美国科学家于20世纪末提出,并率先进行研究。此后,世界许多国家都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直积极酝酿,或启动专项研究计划。

人体由100多万亿细胞组成。目前,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了解甚为有限,特别是人类对病因研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以及人体与环境复杂交互关系的研究,缺少精确量化的计算模型,受到严重的制约,采用信息医学与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化虚拟人”,恰恰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精确数据和依据,彻底解决这一历史性难题。

“数字化虚拟人”包括“虚拟可视人”、“虚拟物理人”和“虚拟生物人”三个阶段。具有几何图型有视觉效果为“虚拟可视人”也称“虚拟解剖人”;附加物理化学信息的为“虚拟物理人”;而附加人体各种生物信息的,则为“虚拟生物人”。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仅初步达到了“虚拟可视人”阶段,即获取了“虚拟可视人”几何图像信息。而对“虚拟物理人”和“虚拟生物人”的研究和探讨,仅限于局部器官。

目前,获取“数字化虚拟人”一般采用的是人工断层解剖学的方法,只能经过对正常、健康尸体的严格筛选,通过高精度切削,获取解剖形态学信息,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X光断层扫描所得的影像学信息。

“数字化虚拟人”具有重大的社会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医学、航天、航空、建筑、影视制作等领域。有了“虚拟可视人”,人们可以事先准确模拟各种复杂的外科手术、美容手术,以及预测术后的效果,可以利用“数字化虚拟人”这一实验平台,进行人造器官的研究、设计,改进和创新手术器械;“虚拟物理人”可以模拟各种交通对人体的意外创伤的实验研究,以及防护措施的改进;“生物虚拟人”可以用于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机理,预测疾病发展规律,以及进行各种新药的筛选等。

在前不久,我国发射的“神舟”三号飞船上,有关部门安装了宇航员的人体模型,上面加装了各种传感器,为了取得人体在空间运行条件下的各种生理信息。如果有了“数字化虚拟人”则完全可以取代这些实验性的人体模型,从而获取更加准确和可靠的信息。

中新网

 

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上一条:Intel海外投资锁定中关村
下一条:AMD下调芯片价格 最大降幅达26%

关闭窗口

 


I T 频道主编信箱  Tel: 0531-5193461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