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清干系,此举将减少TOM.COM收购亚视所涉技术困难
iTV,即互动电视服务,对香港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来说,是一块昂贵的“鸡肋”。当他确信,这块“鸡肋”给他的行动带来不便时,他决定忍痛扔掉它。但是,有人在担心,这
可能并不是他将要扔掉的最后一块“鸡肋”。
决策失误经营困难
来自香港的报道说,电盈已于上周证实:出于互动电视回报的考虑,公司计划结束iTV,并且已向港府申请退还收费电视牌照,有关申请的审批最快要至8月底才有结果。据资料显示,电盈是在1998年2月获得收费电视牌照的,该牌照的期限为12年。
盈科副主席张永霖曾说,公司每年采购及制作内容的成本,便要8亿至10亿港元。根据里昂证券的报告,在香港电讯与盈科合并前的1999年,iTV就为香港电讯带来了15亿港币的亏损。电盈不得不在2001年年底做出决定,不再在这项入不敷出的服务中投入资金。
另外,有分析家说,电盈于2001年9月推出的now.com也是终结iTV使命的重要原因。当时决策层以为iTV及now两个平台可以共存。然而,由于now.com的业务范围与iTV有重合,加上iTV节目质量及服务可靠性存在问题,自now.com推出以来,用户数目一直上升,至现在的12万人,相反iTV却不断下跌,由高峰期的10多万人锐减到不足5000人。市场已证明两者之间谁较适合市场,故决策层决定为iTV作一了断。
iTV是前香港电讯互动多媒体创办人及首任董事总经理卢永仁的得意之作,它是一项集视像、宽频、自选娱乐及资讯于一身的双向式服务,用户可进行家居购物及使用银行服务,一度被视为一项划时代的高科技。“iTV之父”卢永仁曾预期,4至5年内iTV可达收支平衡。
除iTV外,港府其后发出了5个收费电视经营执照。但迄今只有YesTV尚在开业,其他如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卫星电视集团、Sino-i.com已先后放弃了牌照。电视广播集团属下的银河电视,则由于无法物色投资者,而被迫推延开播时间。分析家说,这充分反映了推出前卫技术所需承担的商业风险甚高。
市场人士认为,互动电视先天性的技术问题,以及不易上手的特性,为成功制造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方便收购亚视
另有人认为,结束iTV,将减少TOM.COM收购亚视所涉的技术困难。这位市场人士称,李泽楷由于家族权益的关系,目前仍被视为长实及和黄的关联人士,iTV持有收费电视牌照,将会对长和系的TOM.COM收购亚视的计划带来法律上的问题,虽然今次电盈出售股份与此事并无直接关系。
香港已有不少人呼吁政府否决长和系旗下的TOM.COM入股亚视的申请,因为这可能削弱香港多元化及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TOM.COM于7月9日宣布与丽新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收购亚洲电视有限公司32.75%股权。
在电盈决定结束iTV的当天,TOM.COM首席执行官王透露,由于亚视从未盈利,因此TOM.COM把改善亚视运营、增加香港观众选择作为收购中的两大原则。如果公司认为亚视不能扭亏为盈,可能选择不收购亚视。具体决定将在11月15日之前做出。
“公司正在研究亚视财务状况,如果能做到就收购,否则就可能放弃。”王说。
NOW的前景堪忧
电盈在声明中称,终止iTV让集团更能集中发展NOW的业务,但有分析家认为,NOW的前景同样不容乐观,它的盈利模式尚未获得市场认可。他说,电盈过分高估NOW的发展潜力,NOW现有12万客户,以每月30元月费计算,每年营业额亦仅为4000多万元,即使再计入其他内容拆账收入,总收入仍不算多,但互联网业务每年的资金需求却很高,电盈除非能为NOW开辟新收入来源,否则在未来两至三年内,仍难扭亏为盈。
NOW是英特尔与电盈在1999年一同成立的,英特尔持有4成股,电盈持有6成。NOW计划透过合作经营的宽带传输网络提供娱乐内容,但发展近两年后,业务进展一直非常缓慢,2000年12月,盈动开始削减NOW的费用,宽带娱乐项目成了李泽楷一个摆设。至2001年NOW已损失约17亿港币。
2001年3月2日,英特尔出让了5%NOW的股份予电盈。对于英特尔的出让NOW股份,当时的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英特尔正有意出售在亚洲的增长前景不明的非核心业务投资以套取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