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太多被迫换号, 网络虚假信息害人不浅
李嘉
被骚扰者谁对恶意广告负责
昨天上午,一位读者致电本报,称自己在一天之内接到数十次陌生人打来的电话,询问他找小保姆的事情——但这位姓秦的先生却从来没有过这样想法,也没有在任何地方发布这样的信息。到最后,秦先生终于不胜其烦,干脆换了个手机号。秦先生告诉记者,不知道是谁用他的名义在首都在线(http//www.263.net)上发布了好几条虚假信息,并留下了他的手机号码,才造成了他的尴尬。
“我难以理解的是,这种事情究竟该谁负责?”秦先生表示:“网络既然自称为媒体,那么难道就不应该保证其信息的可靠程度吗?刊登这种恶意的骚扰信息,263公司是不是应该负责?”
网络公司只能说声抱歉
记者随后以受害人的身份致电263网络集团,该公司客服经理石丰瑞表示,这样的问题并非是第一次发生了。由于跳蚤市场上每天更新的信息量实在太大,公司专职的管理人员不可能做到每一条信息都去打电话核实。只能用是否黄色、反动等传统的评判标准去判断某一条信息的价值。目前263“跳蚤市场”上发布的信息分为收费和免费两种,恶意的骚扰信息大多是通过免费途径发布的。一旦用户发现自己受到恶意信息骚扰,可以马上致电263客服,由客服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删除该信息。如果用户希望查出到底是谁在发布这些恶意信息,则需要自己到公安机关报案,263集团会协助有关部门调查。但石丰瑞同时承认,由于用户在提供免费注册信息时大多使用了虚假的信息,因此一旦该信息发布的时间超过了两天,将很难找到罪魁祸首。石丰瑞同时表示,263公司对发生这样的、问题只能表示歉意,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业内人士网络信息发布欠规范
虽然263集团这样的解释从表面上看来无可厚非,但业内人士认为,263也应该对这样的事情负责——按照我国有关规定,提供电子公告牌服务的ICP有义务检查用户在其网络平台上公布信息的可靠程度。本报常年法律顾问王芳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虽然各国有关互联网服务的管理规范不一样,但提供内容公布服务的服务商有义务保证其内容的可靠程度则是各国公认的常识之一。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具体规范虽然还没有出台,但大体上的方向则是已经确定的。在发现问题之后,为虚假内容提供发布空间的服务商应该负担一部分责任也属于常识。只是目前我国有关的规范还不够完善,在考核与执行层面上还有很多不够到位的地方。
“其实263这样的做法说来是很不负责的,不管是在事前还是事后。”中国互联网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在事前没有对信息的真实程度进行识别,造成用户被虚假信息骚扰,这是不负责的;而解决问题的方式虽然看来很周到很合理,但本质上也是不负责的——因在整个处理过程中,263也没有对所谓‘虚假信息’可信程度的进行识别。”这位分析师同时表示,受目前国内互联网发展现状的限制,很多有关的管理法规还没有出台或者没有细化,不仅是263公司,其他同类网站上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如何保证网络平台上信息的可靠程度,对虚假信息发布者和发布平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追究什么样的责任,已经成为业内讨论的又一个焦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