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 饱经战乱的底格里斯河畔,新到了一位坚毅、沉稳、处事干练的 中国外交官。 10月22日,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中国首任驻伊特命全权大使杨洪林 抵达巴格达。 杨洪林说,目前伊拉克正经历着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中 国驻伊使馆人员将积极稳妥地与伊临时政府各部门的领导人和各界朋 友发展交往,维护中国在伊的重大权益。 据了解,杨洪林曾于2001年到2003年期间担任中国驻巴林大使, 此前先后在苏丹、科威特、埃及、伊拉克等国家工作过。杨洪林熟悉 中东事务,是位“老中东”。 在今后的若干年内,杨洪林的名字将和伊拉克这个国家紧密联系 到一起。 迎接大使要携防弹衣 “我们总算平安抵达了大使馆。”这是大使夫人在接受媒体采访 时所说的第一句话。 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巴格达安全形势恶劣,10月22日下午到机 场迎接大使的时候,他们就携带了防弹衣。“就目前形势,每天都有 爆炸,而且爆炸特别频繁,也没有固定地点,谁也无法预料在什么地 点什么时候将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任何时候还是要有备无患。现在 和上次没有办法相比,上次来的时候可以在街上随意走动,现在是天 上有飞机,地下有炸弹,一切都要小心。” 这次我使馆人员除了中国武警外,全部换了新面孔。另外,按照 惯例,新任大使抵达之后应该举行一个招待会,但由于当地安全环境 极为恶劣,招待会暂时取消了。 据了解,大使来的第一餐饭吃的是阿拉伯菜,而且今后还有一段 时间得继续吃阿拉伯菜。“因为大使馆办公地址在饭店,地方小,炊 具比较少,没有条件生火,所以这一段时间每天都要吃饭店里的阿拉 伯菜。” 与伊拉克的不解之缘 今年53岁的杨洪林曾经长期在中东、海湾地区工作,对伊拉克情 况相当熟悉。 杨洪林1974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在30 年的外交生涯中,他先后在中国驻苏丹、科威特、埃及、伊拉克、巴 林大使馆和外交部亚非司工作,与阿拉伯世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 也亲眼目睹了历次战乱和长年制裁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对 伊拉充人民怀有深深的同情。 1999年至2001年,杨洪林曾在伊拉克常驻,任驻伊拉克使馆政务 参赞、首席馆员,配合张维秋大使工作。此前,在外交部工作期间作 为主管处的领导,一直主管伊拉克事务。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外交部亚非司成立了应急小组, 杨洪林作为小组负责人,直接参与了与伊拉克问题相关重大事务的处 理工作,包括安理会关于伊拉克问题的磋商。 在海湾战争爆发前,杨洪林还陪同我国政府特使、时任外交部长 钱其琛出访埃及、约旦、沙特、科威特(在沙特塔伊夫会见科领导人 )和伊拉克,还陪政府特使、外交部前副部长杨福昌出访前苏联,前 南斯拉夫、叙利亚、土耳其和伊朗,为和平解决伊拉克危机做出了不 懈努力。同时,杨洪林还参与组织我数千名劳务人员从科威特和伊拉 克平安撤回国内。 1992年至1996年,杨洪林在驻埃及使馆任一等秘书和政务参赞, 主管使馆政治处,一直关注伊拉克问题和中东问题。 1999年至2003年,杨洪林出任中国驻巴林大使,近距离观察了伊 拉克局势的巨变。2003年6月得知要去伊拉克工作,10月奉调回国, 在国内继续关注伊拉克形势,为出使伊拉克做准备。 受命于危难之际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赴任,杨洪林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 在巴格达工作,除了随时存在着战争与死亡的威胁外,还要面对 核污染对健康带来的长期潜在损害。所以,必须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 况做好思想和精神准备。 杨洪林曾于1999年至2001年在伊拉克工作过,任驻伊拉克使馆政 务参赞、首席馆员,对伊拉克有一定的了解。但战后伊拉克临时政府 高级官员大多是从国外回来的新人,双方缺乏相互了解,所以要关注 伊形势的发展,了解新情况。 目前,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水电供应很不正常,日供电不足六小 时。而巴格达全年有八个月是酷暑夏季,温度高达五十多摄氏度。此 外,伊拉克缺医少药,几乎没有医院可以看病就诊。更令人不安的是, 伊拉克的核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美英联军在海湾战争中使用了大量贫 铀弹,不仅使伊拉克的空气、水源、土壤受到严重污染,而且会对人 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在局势仍然混乱的情况下,为了驻伊使馆人员的安全,国内特别 派了六名武警赴伊。这是建国以来,中国政府首次派武警到国外保护 中国驻外使馆外交人员的安全,外交部还专门为复馆小组人员配备了 防弹车。 大使夫人同是高级外交官 “结婚26年来,我们全家三口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不到5年。 ”杨洪林对此不无歉疚。 杨洪林夫妇都是事业型的人,大使夫人也是高级外交官,曾任我 驻某国参赞。杨洪林从进入外交部到现在,多年来专注于祖国的外交 事业,有近20年的时间在国外艰苦地区工作。杨夫人为了全心支持他 的工作和照顾家庭,牺牲了很多自身事业的发展机会。 “作为一位职业外交官,我对家庭亏欠得太多太多。”杨洪林对 此自责不已。女儿出生不到两个月,他们夫妇二人就把孩子托给父母 照看而返回使馆工作。孩子不到三岁就在全托幼儿园过寄宿生活,小 学到大学几乎都是在住校的集体生活中度过的。 现在,杨洪林的女儿除了要完全承担起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 并且照顾好自己不让父母分心,另一方面,还会时刻为父母在伊拉克 的人身安全担惊受怕,也为伊拉克核污染可能给父母健康带来的长期 侵害担忧。尽管如此,她还是鼓励并支持自己父母的选择。 被毁使馆短期内无法重建 中国驻伊大使馆馆舍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中国园林式建筑, 一共4幢,非常漂亮。战后,大使馆遭到数次武装洗劫,全部财产被 洗劫一空,包括墙上贴的墙砖、水管、洁具、门窗、卧具、电器等都 被抢光。大使馆馆舍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已无法办公和居住。这是19 49年以来中国驻外使馆毁坏最严重的一次。 那么,杨洪林赴任后在何处办公?知情人士透露,只能租住饭店。 今年2月中旬,驻伊使馆复馆小组一行抵达巴格达之后,只得临 时居住在当地的一家宾馆内,然后开始寻找临时馆舍并展开紧张的复 馆筹备工作。复馆小组租下了位于底格里斯河畔一家饭店里的十来个 房间,作为临时居住和办公地点。 不过,这家饭店说是五星级酒店,但是房间都很小,很多设施多 年没有更换,仅仅相当于我国一些乡镇招待所的水平。此外,使馆全 体成员面临着很大的生活困难,首当其冲的就是吃的问题。由于安全 原因,杨大使没有从国内带专职厨师,只能吃饭店做的饭,蔬菜以胡 萝卜和土豆为主,绿色蔬菜奇缺。在战后百废待兴的伊拉克,没有馆 舍的中国外交官们显然面临着诸多不便。尽管如此,杨洪林表示,维 护中国在伊的重大权益,促进中伊友好关系的平稳发展,将是自己的 重要使命。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