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经济导报 -> 经济导报人文 

 

“奇才奇艺”英若诚

2004-01-01 11:01:07 

  12月27日凌晨1时35分,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英若诚因
患肝病导致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在北京协和医院辞世,享年74岁。
  曾任文化部副部长的英若诚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考
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他不仅能讲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还长期活
跃在话剧舞台上,几十年来他曾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引人入胜的人
物形象:《龙须沟》里的三元茶馆掌柜、《骆驼祥子》里的刘四、《
茶馆》中的老刘麻子和小刘麻子等。英语“科班出身”的他更将莎士
比亚的《请君入瓮》、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等多部剧作名著翻译成
中文,并将中国话剧舞台上的优秀剧作《茶馆》、《王昭君》、《家》
等译成英文……
  英若诚1929年6月21日生于北京,满族,少年时就读于天津圣路
易教会中学。194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在
学生时代,他就开始投身于钟爱一生的舞台艺术活动。1950年考入北
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几十年舞台生涯中,他塑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
艺术形象,先后主演了《骆驼祥子》、《茶馆》、《推销员之死》等
经典名剧。同时,英若诚在影、视表演方面,也取得了蜚声中外的成
就,是老一辈演员中唯一堪称“国际明星”的艺术家。英若诚同时是
一位优秀的话剧导演,还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
  1983年,英若诚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1998年,由于其在中外文化交流和戏剧事业上的杰出贡献,英若
诚荣获被称为“亚洲诺贝尔奖”的菲律宾“麦格塞塞新闻文化奖”。
  出身名门
  英若诚1929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英敛之是当
时一位很有名望的知识渊博的仁人志士。英敛之在中国创办出一所名
牌大学———辅仁大学。此外,英敛之还是《大公报》的创办者。英
若诚的父亲叫英千里,剑桥大学毕业,辅仁大学著名教授。
  英若诚194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
就开始翻译外国的书籍及论文。18岁那年,他把爱森斯坦写的《电影
感》译成中文,其翻译水平之高得到了当时正在清华大学任教的著名
外国文学专家王佐良教授的高度赞赏。事后不久,王佐良教授邀请英
若诚合办了一份英语版的校办杂志,这份杂志后来成了当年清华园内
师生员工最爱看的刊物。
  英若诚在学校期间就爱演话剧,他和自己的生活伴侣认识就是因
为一部话剧《第四十一个》。这部戏中,他和同班同学吴世良扮演一
对“情侣”,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此后,几十年来,两人相敬如宾,
形影不离。吴世良为人热情、豁达,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女强人”。
她曾给周恩来总理当过英文翻译。
  与老舍、曹禺的友谊
  新中国诞生后,英若诚考入北京人艺任演员,先后出演了不少著
名话剧,并和老舍、曹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0年老舍先生从国外回来,写出了《龙须沟》交北京人民艺术
剧院上演。当年,英若诚看到这个剧本后,就深深地被剧中的故事和
情节所吸引,成了“老舍迷”
  。此后,凡老舍写的剧作,如《茶馆》、《女店员》等,他都力
争在剧中担任角色。每一次演出,他都尽心尽力地投入,1958年老舍
先生看了《茶馆》的第一次演出后,高兴地说:“英若诚演的那个刘
麻子,比我剧本写的还形象十倍。
  ”英若诚不但致力于老舍先生名著的演出,而且还把老舍先生写
的《龙须沟》、《茶馆》等名作翻译成英文,介绍到世界许多国家,
为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他把老舍的名著《茶馆》
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为《茶馆》成功地访问西欧做了准备。
  曹禺也是从清华大学文学院西语系毕业后从事戏剧工作的,两人
交往后,曹禺还赠送给英若诚一幅字画,点透了英老的一生本色。
  当上副部长1980年春,英若诚随曹禺赴英国进行戏剧交流,随后
又与英国导演合作,为北京人艺排演莎翁名剧《请君入瓮》。1982年
8月,美国斯诺基金会、富布莱特基金会和美国中部、西部各大学向
英若诚发出联合邀请,请他作为客座教授为密苏里大学戏剧系讲授表
演课。英若诚结合教学实践为学生们排演了中国话剧《家》,该剧在
美国演出产生了轰动效应。1983年,他又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米勒的
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译成中文,并与米勒合作将其搬上北京人艺舞
台,同时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罗曼。
  1984年8月,英若诚作为密苏里大学常任教授再度赴美讲学,为
学生们排演了根据中国昆曲《十五贯》改编的话剧,对中国传统戏曲
与现代话剧的结合做了有益的探索。
  1986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之后,英若诚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文化部副部长,负责分管文化、艺术、教育等项工作。英若诚不
仅是我国第一个由演员提升为副部长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在担任副部
长的4年时间里照样上台为老百姓演戏的人。
  中意合作《马可·波罗》
  1982年前后,中国和意大利的著名电影工作者经过反复商议,决
定在中国合拍一部大型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
  。导演在挑选演员时,提出剧中的一代帝王元世祖忽必烈必须挑
一个身材高大、懂英语、熟悉历史、演艺高的中国演员来扮演。电影
导演谢铁骊经过反复思考,最后推荐英若诚去演忽必烈。
  英若诚参加拍摄工作之后,信心十足。在拍摄过程中,他自始至
终勤勤恳恳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戏,渐渐地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
评,特别是导演,经常在众人面前夸奖英若诚:“他的表演真正达到
了形似与神似融为一体的高深境界。
  ”中意两国合拍的大型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获得美国最佳
电视剧“艾美奖”,英若诚被意大利评为“最佳电视男演员”,荣获
“银猫奖”。
  ◆宗鹤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一周观点
下一条:英氏家族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