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军史>外国军史
站内搜索:
史海回眸:赫鲁晓夫出兵波兰破产记
2006-11-14 17:13:00 作者: 国际在线

 中国老大使讲述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

  50年前的10月,苏联和波兰之间爆发了一场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险些兵戎相见,这场斗争一度震惊世界。中国前驻波兰大使刘彦顺当时正在华沙外交学院学习,亲眼目睹了波兰“十月事件”中的许多戏剧性情节。

1956年10月,哥穆尔卡复出后第一次在大会上讲话

1957年1月,哥穆尔卡参加波兰议会大选投票

    天上飞来不速之客 双方爆发一场舌战

    1956年10月19日早晨,波兰统一工人党八中全会即将开幕之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突然率军政大员,组成庞大的苏共中央代表团,乘专机飞临华沙上空,要求着陆并出席波党八中全会。

    在此之前,当苏共获悉波党八中全会即将改组政治局、更换波党领导人时,先是要求波党推迟会议日期,继而要求举行波苏两党会谈,均遭到波党拒绝。在一次次碰壁后,赫鲁晓夫抛开国际交往礼仪,做了一次不速之客。

    出乎赫鲁晓夫意料的是,当他的专请求降落时,华沙机场以未接到上级指示为由拒绝接受,并要求专机返航。赫鲁晓夫坚持不返航。一个多小时之后,专机声称“燃油耗尽”,波方才允其降落。

    机场上充满了紧张气氛,赫鲁晓夫走下舷梯,不把前来迎接他的波党领导人放在眼里,而是径直走向迎接他的驻波苏军将领并一一握手,然后转身斥责波党领导人。

    但再次出乎赫鲁晓夫意料的是,波兰人不再唯唯诺诺,而是敢于顶撞,宾主之间爆发了一场舌战。时任我国驻波大使王炳南和使馆研究室主任刘铁生,曾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有如下记载:

    赫鲁晓夫指着西伦凯维兹总理怒气冲冲地说:“波兰是苏联红军解放的,我不允许你们把波兰出卖给美国人!”

    西伦凯维兹义正词严地回敬说:“我提醒你,赫鲁晓夫同志,这里是波兰领土,我们是主人,请你放客气点!”

    话音刚落,哥穆尔卡也补上一句:“我们比你们流的血更多,我们没有出卖给任何人。”

    赫鲁晓夫明知故问地问其他人:“他是什么人?”

    哥穆尔卡回答说:“我是哥穆尔卡,正是由于你们的缘故,我刚坐了3年牢!”

    波党中央第一书记奥哈布告诉赫鲁晓夫,哥穆尔卡已被提名为中央第一书记候选人。这句话触痛了赫鲁晓夫最敏感的神经,他立即大声叫嚷:“要他来(当第一书记),通不过!”“这是背叛!这不仅仅是苏波关系问题,你们在威胁整个社会主义阵营!”

    唱反调引发悲剧 八中全会一再中断

    为什么赫鲁晓夫要到华沙去?这要从哥穆尔卡的复出说起。哥穆尔卡是波兰统一工人党创始人之一,1943年底接任该党中央第一书记。1944年7月,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波兰道路”的主张。1947年9月,哥穆尔卡曾反对成立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不同意情报局要求东欧国家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决议……这都表明,哥穆尔卡是一位敢于同斯大林唱反调的人,这也注定了悲剧终于在他身上发生。1948年8月,一顶“右倾民族主义错误”的帽子扣在了他头上,他被撤去工人党总书记的职务,被开除出党,后被捕入狱。

    在赫鲁晓夫看来,哥穆尔卡的东山再起就是反苏反社会主义的右派翻天,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他闯进华沙,就是要阻止哥穆尔卡上台。

    但赫鲁晓夫忘记了,正是他所作的反对斯大林的《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为哥穆尔卡的复出打开了大门。这份报告加剧了波兰政治、社会矛盾的发展,人们纷纷要求公开过去十余年的种种真相,并要求为哥穆尔卡恢复名誉和职务。在日益激烈的呼声中,波兰人民流露出对苏联的不满情绪,反对苏联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干涉,要求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波兹南事件后,奥哈布很快失去了控制局势的能力,并让位给哥穆尔卡。

    根据波党提出的政治局候选人名单,苏联不喜欢的“右倾民族主义”分子哥穆尔卡将被推上台,出任波党中央第一书记;苏联派到波兰掌管波兰军事大权的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被拉下马。这被赫鲁晓夫诠释为典型的反苏政变。

    赫鲁晓夫不请自来,虽然未能出席波党的八中全会,却迫使波党改变了全会的进程。会议一开始,奥哈布就匆忙宣布了会议议程,建议先增选哥穆尔卡等4人为中央委员,然后中断会议,并授权哥穆尔卡同苏共代表团会谈。这就迫使赫鲁晓夫面对波党中央已确定了哥穆尔卡领导地位的既成事实。随后,奥哈布宣布会议推迟至18时继续进行。

    当天下午18时,八中全会复会。由于波苏两党会谈还要继续进行,全会再次推迟至第二天进行。

    驻波苏军瞄准华沙 会议室内唇枪舌剑

    八中全会中断后,波党领导同赫鲁晓夫进行了一场事先没有准备的会谈。会谈一开始就充满火药味。赫鲁晓夫指责奥哈布容忍波兰报刊进行“反苏宣传”、不向苏共通报波党准备进行人事变动,还拒绝同哥穆尔卡会谈。

    赫鲁晓夫是有备而来的,他早已指示同行的华约武装部队总司令科涅夫元帅调动驻波苏军向华沙方向集结,准备武装干涉波兰。

    在会谈中,双方围绕苏军调动包围华沙一事,争吵最为激烈。此时,驻扎在波兰西部的苏军正分两路向华沙合围,前锋已抵达华沙郊区。对此赫鲁晓夫心知肚明,但故意支支吾吾。波党领导十分气愤,奥哈布告诉赫鲁晓夫:“如果你们认为能把我们扣在这里而在外边发动武装政变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是有准备的。”哥穆尔卡激动地说:“赫鲁晓夫同志,我要求你命令他们停止前进,返回驻地;否则将会发生一些可怕的和不可逆转的事。”哥穆尔卡还宣布:“在大炮瞄准华沙的情况下,我们不会谈判。”

    哥穆尔卡之所以敢如此强硬,是因为他知道波兰人民是他的坚强后盾。在八中全会前后,特别在波苏两党会谈时,华沙群众的爱国热情高涨,他们纷纷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支持和声援哥穆尔卡。同时,波兰的公安部队控制了华沙的所有制高点,切断了进入华沙的所有通道,阻止苏军前进。

    面对哥穆尔卡等人的坚定态度,慑于人民群众准备武装抵抗的决心,赫鲁晓夫不得不下令苏军停止调动,波苏之间一触即发的流血灾难得以幸免。毛泽东曾说,赫鲁晓夫之所以最后没有动用军队干涉波兰,主要是他在波兰遇到坚强的抵抗,他估计如果用武力应付,就会爆发战争。

    在波苏两党关系史上,这样的会谈是空前绝后的。10月20日早上6点,赫鲁晓夫率领代表团悻悻然打道回府,波党八中全会于11时复会。21日,哥穆尔卡顺利当选波党政治局委员、中央第一书记。

  

毛泽东对苏说“不” 避免波苏流血冲突

    赫鲁晓夫离开华沙时虽然停止苏军调动,同意波党八中全会的人事安排,但他并未放弃使用压制手段迫使波兰就范的方针。返回莫斯科后,他曾表示,“苏联干预波兰无论是在道义上和法律上都是站得住的”。

    在此期间,中国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支持波兰,反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毛泽东说了个“不”字,此后的中苏两党会谈更给赫鲁晓夫泼了一盆冷水,促使他彻底放弃武力干涉波兰,同意和平解决波苏争端。波苏之间终于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流血冲突。

    10月19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递交了苏共中央关于波兰问题致中共中央的通知。尤金说:“波兰党中央内部对一些根本政策问题发生了严重分歧,这关系到苏联和东欧很多国家的利益。苏共认为,波兰存在脱离社会主义阵营、投入西方集团的危险,为了阻止局势的发展,他们派了一个代表团去波兰。”

    为了答复苏共的通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研究,决定立即约见尤金,表明中国坚决反对苏联武装干涉波兰的立场。

    10月20日晚7时,毛泽东对尤金说:“我们收到苏共中央征求意见的通知,说你们要出兵干涉波兰。我们坚决反对你们这样做。请你马上把我们的意见告诉赫鲁晓夫:如果苏联出兵,我们将支持波兰反对你们。”

    赫鲁晓夫回到莫斯科后,听到毛泽东说的“不”字,立即签署苏共中央信函,邀请中共中央派负责人赴莫斯科参加会议。10月22日晚,毛泽东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由刘少奇、邓小平率团赴苏调解。

    23日上午,刘少奇和邓小平赴苏。在中苏两党会谈中,中方劝告赫鲁晓夫放弃大国沙文主义,放弃使用压力。赫鲁晓夫承认,“我们去华沙,不是同志式的交换意见,而是决定动不动武”。他说,苏联“起初对波兰有一些怀疑,因此采取了粗暴的办法,调动了军队。后来,发现这些怀疑是没有根据的,同时也了解到中国方面的意见,所以决定改变方针”。

    由此可见,毛泽东说的“不”字,是促使赫鲁晓夫改变对波方针的重要国际因素。对此,哥穆尔卡代表波兰党和人民一再感谢中国的支持,并强调说“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不知事态会发展到何种程度”。

    10月30日,苏联发表宣言,承认有过错误。11月1日,中国发表支持苏联宣言的声明。11月15~19日,哥穆尔卡率团正式访苏,波苏双方就“在完全平等,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扩大、加强和发展牢不可破的同盟和兄弟般的友谊”达成共识。(特约撰稿人 刘彦顺/作者系中国前驻波兰大使、外交笔会成员)

编辑: 胡顺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