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至1935年) ■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红军长征装备 各种枪弹 173万余发 手榴弹 76000多枚 迫击炮弹 2473发 步枪 29153支 轻重机枪 651挺 迫击炮 38门 刺刀 17552把 梭镖 6101支 马 338匹 马刀 882把 七生五过山炮 这是伴随红军长征的一门山炮,是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组建成红二方面军)转战在湘鄂川黔边境,于湖南陈家河、桃子溪战斗中缴获国民党军第五十八师的。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 这门山炮1927年由上海兵工厂制造,口径75毫米,重386千克,炮闩为横楔式,炮架为双轮单脚式,出厂编号587。长征期间,红军战士们对这门山炮非常珍爱,吃苦流汗,马驮人扛,必要时拆卸,过了困难地,再安装起来,终于把这门山炮带到了陕北,使之成为整个红军队伍长征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红军的另一门山炮在四川境内赤水河战役中,曾用来对付刘湘麾下的川军教导旅,仅剩的三发炮弹打完后,被朱德下令扔进赤水河,因为再没有什么用处了。 产自德国的 伯克门式9MM冲锋枪 在长征途中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时就曾使用过这种枪,是红军专门用来装备突击队的攻坚武器,当时俗称“花机关枪”,是红军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缴获的少量国民党军装备中的一件。该枪是在德国MP-18I冲锋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但外形与MP-18I差别不大。 毛瑟冲锋手枪 在红军装备使用的五花八门的手枪中,数量最多的是毛瑟冲锋手枪,它还有个中国名字叫“盒子炮”。因为它们是国民党政府兵工厂统一制造的,而国民党军队是红军武器的主要来源。据说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向中国倾销的各种毛瑟冲锋手枪达40万支之多。当时在中国,不同地区对外国武器各有选取,唯独对有木盒托的毛瑟冲锋手枪可以说是“人见人爱”。 毛瑟冲锋手枪在旧中国仿制成风。带10发子弹固定弹匣的M1896毛瑟冲锋手枪于1921年首先由汉阳兵工厂仿造,1949年之前中国至少有五个规模大小不一的兵工厂仿造毛瑟冲锋手枪。中国红色根据地内也生产了不少毛瑟冲锋手枪。朱德身上一直有两支毛瑟手枪和一支小手枪,刘伯承则随身带了包括两支毛瑟手枪在内的五支手枪。 三八式步枪 其中红九军团三八式步枪装备最强,红九军团于贵州、云南和四川三省交界地区打了许多恶战,从国民党部队那里缴获到大量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是一种手动枪机步枪。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是因其枪机上有一个拱形防尘盖而得名。枪身较长,结构简单,射击时后坐力小,易于控制,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准确度。三八式步枪曾大量装备中国军队,尤其是抗日战争结束,侵华日军投降后,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在中国国共内战期间广泛使用。朝鲜战争初期,三八式步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重要的步兵武器之一。 勃朗宁手枪 西北红军的领导人刘志丹率领红军东征时,配用的是M1900式7.65毫米口径的勃朗宁手枪,刘志丹在勃朗宁手枪的握把两侧分别刻上了“抗日”、“救国”的字样,表达红军抗日的决心。 捷克式步枪 这是红军部队中使用的比较先进的步枪,枪弹的口径是7.9毫米。 长征中的重大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