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食谱
红军病历
准备做饭的红军战士
重病例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食谱
麦面疙瘩汤 小馒头+羊肉烩苤蓝 野韭菜 野蒜 野芹菜 臭蒿子
牛耳大黄 豌豆苗 胡豆苗 蜜糖
鸡蛋汤 白糖粥 豌豆苗汤 酸梅
小麦面 蘑菇汤 洋姜蛋蛋
炒米 中坝腊肉 青稞 牛皮带
枪皮带 旧牛皮鞋 茶膏 豆角
牦牛肉 茴茴草 松菌 马铃薯
清水煮树皮 草根 羊肉 洋芋
黄豆 酥油糌粑 蒲公英叶子
苞谷 绿豆 宣威火腿
青稞面馒头 红烧猪肉 野菠菜
鸡蛋挂面 糯米 腊鸡 皮蛋
小米 南瓜 油鸭子 炒麦子
苞谷糊 油泡香肠 油煎糖饼子
玉蜀黍 桐油炒狗肉 蕨根
这是从各种回忆红军长征的记载中找出来的部分食物单子,有野菜,也有上好的腊肉。长征一路上从东南行军到西北,沿途移风易俗,红军的胃口也在不断地调整。
长征常见病症
雪盲症 肺病
腹泻 腿部溃疡
高山病 咳嗽
胃病 食物中毒
伤寒 疥疮
便秘 红眼病
伤口感染 疟疾
■长征中大家吃的是“包子饭”,就是按定量每人一包,菜也是一份。
在长征中,“吃”,毫无疑义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吃什么”和“如何吃”。几万人马,粮食自筹。在不同的地区,还得入乡随俗,适应新的饮食环境,甚至还得亲自动手收割粮食,采摘野菜。当时担任周恩来警卫员的顾玉平回忆说,长征中大家吃的是“包子饭”,就是按定量每人一包,菜也是一份。周恩来和他吃的都是同一种菜,一样的分量。长征途中只有李德有专配的炊事员,其他领导人与士兵吃的都一样。
最有意思的细节是南方的厨子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全都一筹莫展。长征中担任炊事员的大多是江西的老战士,在此之前他们从没见过青稞麦,也没做过玉米饭,于是只好动脑筋、想办法,学习新的做饭技术,于是炊事员每到宿营地,首先就忙着到处找碾子推磨。
红军自从进入黔藏地区,吃大米的机会就越来越少,这段路程红军多以苞谷、青稞麦为主食,一直到了渭河南岸,才吃到久违了的大米。
■饮食趣事
有一个用行政命令解决水土不服的故事:长征刚到藏区时,部队里主要吃的是酥油糌粑,这是一种把青稞麦炒熟后磨成粉,用酥油拌和,盛在木碗里用手抓着吃的食物。开始,来自江西、湖南等省的红军战士都吃不惯那股腥味,不愿吃。各部队只好专门发了材料,解释说藏民的这种食物其实对身体健壮是很有好处的,鼓励大家吃下去。
除了沿途打土豪接济部队之外,红军还从打败的敌人那里获取食物。有则关于食物的笑话在路上流传:红三军团在渡金沙江前缴获了一些铁桶饼干和罐头,时任十一团政治部主任王平不知道罐头是何物,就随手扔掉了。结果被懂得一些外文的政委张爱萍捡到,辨认出是果子酱就打开来吃,而王平怕上当,怎么也不敢吃。
还有一个关于组织起来学习就地取食的故事:1936年四五月间,红军行军至西康炉霍县境,准备三过草地。但此地人烟稀少,连部队眼前的供应都很困难,如何筹备粮食?富有野战经验的朱德请来了当地的通司(翻译)和老百姓,询问清楚这一带有哪些可吃的野菜,获知了许多野菜的形状和名称。朱德甚至借来铲刀、提篓和口袋,亲自率领一个由炊事员、警卫员共十余人组成的小组去采野菜。一个没有食物的部队,食物与打仗都是将领的头等大事。
朱德的野菜小组很快就识别出了十几种野菜,装在口袋里带回宿营地。翌日,朱德就把辨别野菜的知识在直属队和附近部队推广起来。各路部队都派来了代表,带来他们采摘的六十多种可吃的野菜。朱德派人将这些野菜整理好,用水滋养起来,整齐地排列在学校的操场上,举办了一场野菜展览。它们有野韭菜、野蒜、野芹菜、臭蒿子、牛耳大黄等各种奇形怪状的野菜,红军战士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参观他们未来一段时间的食物。
指挥作战的朱德对食物事必躬亲。在《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的记述里,朱德还是一个在行军中亲自下厨的红军总司令。书中有一个情节很有趣:一个红军战士拿来一个猪肝和一个猪肚子,大声地问战友:“这些东西怎么做呀?”正在和战士们讲太平军故事的朱德停了下来,转身答道:“切一切,等一会儿我来炒。这个我会。下次你要再搞到猪肚子,找点醋和辣椒,我帮你炒。”这些如同一个农民家庭厨房里的温馨对话,让现场的战士印象深刻。
■“墨汁+火药”治好了急性腹痛
据在长征期间担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护士的张云回忆:行军当中,医院、卫生所没有敷伤口的软膏,就只好熬开猪油代替;好多伤员的伤口发炎溃烂、化脓生蛆。由于缺医少药,一些伤员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限于条件,当时对病患的治疗用的都是简单的方法,例如患感冒就喝辣椒汤,外伤则是用盐水清洗,得了痢疾就研点鸦片内服。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的医疗条件简陋,缺乏医术熟练的外科医生和化验仪器、药品,无法用输液、输血的方法抢救失血过多的危重伤员。于是只好到乡村山间寻找老中医来医院治病救人,这是经常的事。
李耀宇当年曾在巴山腹地王坪的临时红军总医院参加过护士训练班,他在自己撰写的《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的文章里这样描写过医院里的场景:
当时,一般的疾病主要靠中药治疗。有伤病员腹痛发作,浑身大汗,呼天抢地地叫唤。老中医让护士赶紧研磨墨汁,又找来一颗步枪子弹,拔去弹头,把弹壳里的火药倒进墨汁,马上给病人灌服。一会儿,闹病的伤员就从竹床上爬起来,抹一把脸上的冷汗,咧嘴一笑,好了,肚子不痛了。
■药品的主要来源是靠总医院医务人员自力更生
红军总医院里二百多名十多岁的小护士,身穿五颜六色的各式衣服,以瘦小的身躯,每天承担繁重的医护任务,为伤病员打水打饭,洗衣擦澡,采药制药,运柴运粮。
为了解决药品缺乏的困难,总医院医务人员自力更生,试制急需的药品。最初,麻药奇缺,给伤员开刀时,几乎没有麻药,只能凭伤员的忍耐来强行实施手术,后来用白酒和漂白粉混合通过蒸馏制成一种麻醉剂,效果较好。红军总医院还用大烟土为原料,制成镇痛片、“救急水”等药品。
当时的医护条件很原始,医院里每天都有伤病员死亡,山坡上柏树和枫树下,天天堆起十几座土坟。
由于长征途中部队规定不能多吃,红军战士长期吃不饱,没吃没喝,胃已萎缩了,在宿营地里一下子吃硬饭,或者吃得过多,都有可能被撑死。就有不少红军因为吃多了,疼得在地上打滚,那场面很吓人。
重病例
病症:肝脓疡
患者:周恩来
红军长征到达毛儿盖时,周恩来高烧不退,直到昏迷。由于得疟疾的人很多,一开始周恩来是按疟疾治疗的,但症状始终不退。后来才确诊为肝脓疡。在长征中,做穿刺、开刀都不具备条件,只好用冰敷。战士们跑到60里外的雪山上取来了冰块,敷在他的肝区上方,控制炎症不再发展。为了防止溃疡部位化脓穿孔引起腹膜炎,用了些口服药。
周恩来3天粒米未进,排了半盆绿色的脓,才慢慢好起来。此时生病的邓颖超坚决要求守护在周恩来身边。过草地时,周恩来还是不能动,坐担架走。邓颖超就骑马跟在他后面。
过草地的7天7夜中,周恩来又发过一次高烧,当时仅有的一支退烧针给他注射后,烧奇迹般退了。邓颖超则在过草地的第一天遇险,因为骑的马惊了,她掉进了沼泽地。当时周恩来的担架已经走过去了,邓颖超躺在沼泽地里,直到后边来人才把她拉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