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向海域--龙矿集团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 > 龙矿 > 新闻报道
烟台发挥沿海优势走开放式自主创新之路
2006-10-09 09:50:36 大众网
记者 余梁

 近年来,烟台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落实胡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的“三个走在前面”的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东部突破烟台”的部署,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优势,走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之路,以又快又好、更快更好为目标,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2012.5亿元,增长17.6%;境内财政总收入293.5亿元,增长24.8%;实际利用外资19.1亿美元,增长44.5%;外贸进出口114.8亿美元,增长43.6%。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合同利用外资33.39亿美元,增长22.14%;实际利用外资11.6亿美元,增长64.6%。上半年新批的516个利用外资项目中,174个为国家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项目,占总额的33.7%。机电产品出口增长57%,比重达到37.2%,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10%,比重17.3%。

   “十五”以来,烟台市GDP由2000年的880亿元,增长到2012亿元,财政收入从105亿元增加到293亿元。“十五”期间共申请专利近9000件,其中发明专利1700件,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达到55%以上。共获得各类科研成果820项,13项获得国家级奖励,248项获得省级奖励,在全省“十五”获得的三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烟台市占了两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2000年的301家增加到2005年的400家‘高新技术产值从141亿元增加到1120.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8%提高到5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烟台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入选“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

    树立起“大自主”的创新观

    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焉荣竹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不重视科技进步,就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把科技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促进经济社会正在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在自主创新上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在创新中要占据主体地位,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现了一个地方、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动自主创新。在经济国际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坚持在扩大开放中推动创新,有着大展宏图的广阔舞台和创造奇迹的空前机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真正树立起“大自主”的创新观。要做到质量提高、效益增加、能耗减少,一要靠对外开放,二要靠科技创新。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五”期间GDP由45亿元增加到270亿元,年均增长近40%,主要得益于坚定不移地搞开放、抓科技。正是靠对外开放和科技强区,使他们在不足2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产出了270亿元的GDP。  

    “十五”期间,烟台市以实施“科教兴烟”战略为总抓手,坚持不懈地优化环境,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科技工作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连续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高新技术产值由“十五”初期的188亿元发展到“十五”末期的112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8.6%,居全省第一位。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00家,年销售收入过亿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3家。

    通过科技创新培植增长源,打造“杀手锏”。通用东岳去年生产轿车8.7万辆,动力总成生产发动机13万台,销售收入增长1.1倍,利税达到11亿元,今年一季度销售收入又增加2.3倍,全年预计将达到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浪潮LG去年销售收入翻了一番多,达到70亿元。鸿富泰去年销售收入增长16.3倍,今年一季度又增长8.6倍。这些企业用两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大的传统产业几十年甚至百年走过的道路。万华集团掌握MDI(粗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氨酯的主要原料)制成革技术,去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迈上40亿元和10亿元台阶。丛林集团的万吨铝材积压机,在去年收入、利税增长50%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分别又增长48%和42%。万华集团与南车集团联合开发了“高速列车”项目,其生产的轻型车体材料可全部替代进口。南山集团围绕做大铝业产业,积极研发高端技术产品,实施了总投资40亿元的高精度铝板带箔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类铝板带箔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龙矿集团瞄准国际采煤技术前沿,成功实现了中国第一个海下采煤工作面的联合试运转,去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增长58%和49%。登海种业先后六次创造了我国夏玉米高产记录,累计推广紧凑型夏玉米杂交种9.3亿亩,增产粮食930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近1000亿元。登海种业通过自身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赢得了快速发展,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4.2亿元,经济效益居全国种子行业第一位。

    工业是烟台立市之本,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05年烟台市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指标均居全省第二位。这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快速推进。全市又47户企业销售过10亿元,60户企业利税过亿元,全市拥有12个中国名牌和7件中国驰名商标。

    从工业主打产品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钟表、锁具、葡萄酒“老三件”为代表的传统工业阶段,二是以万华、氨纶为代表的配套工业阶段,三是目前以汽车、手机、电脑“新三件”为代表的现代工业阶段。“新三件”的崛起打破了烟台长期没有现代化终端消费品的局面,成为近几年结构调整成效的集中体现。

    在分析国际产业转移重点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比较优势,烟台市把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点收缩到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和黄金深加工四个支柱产业上来,打开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2005年,四个坚持支柱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262家,完成销售收入2000亿元,利税过200亿元,成为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   

    走开放式自主创新之路   

    烟台市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优势,走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之路。坚持自主创新不搞自我封闭,用开放的眼界和胆识,按照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准,在跟踪中超越,在借鉴中突破,在聚力中聚变,广借国内外资源组织创新。烟台“十五”期间取得的80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90%以上是借助国内外科研力量、通过产学研合作完成的。YH-16抗肿瘤新药主要是集中了一批留美科学家和留学生的智慧。丛林集团通过借助西安的科技力量、上海的加工制造能力,搞出了世界首台万吨铝材挤压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项目,站在高起点上再创新。大力强化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万华、氨纶等企业集团舍得在引进基础上加大投入再创新,结果不仅节约了大量资金,而且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走出了一条靠自有技术挑战行业巨头的发展路子。

    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焉荣竹指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企业处于市场竞争一线,直接面向市场,最具创新的压力和活力,应当成为创新的投资主体、研发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制约点,开辟了发展的新空间。高技术可以带来高增长、高效益,也能够实现低消耗。发展科技不能以牺牲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相处。YH-16抗肿瘤新药、F-苷肽治疗艾滋病新药和从蛇毒里分离提纯的神经生长因子等,都是站在世界前沿的医疗保健高新技术产品,既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也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走开放式自主创新之路,烟台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以登海种业、东方海洋、麦得津为代表得高新技术研究、转化、推广得原始创新典型;以从林集团、冰轮集团为代表得产学研结合得集成创新典型;以万华集团、氨纶集团、正海集团为代表的致力于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核心再创新的典型。莱州农科院完成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与推广”和丛林集团完成的“100MN油压双动铝挤压技术与装备研制”分别获得2003、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万华集团成为全国惟一掌握制造技术的企业,拥有了立足国内外市场的“杀手锏”。目前MDI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7万吨,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10亿元。氨纶集团以技术创新为载体,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先后投资1亿多元开发芳纶1313产业化技术,成为全球第四个能批量生产芳纶纤维的国家。目前芳纶1313产能已达到2500吨,成为全球第二大生产商。今年以来,公司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推进了芳纶1313绝缘纸和芳纶1414中试两个基本点项目的研发。芳纶1313绝缘纸预计将在11月投产,芳纶1414预计将在9月投料试车。

    优化科技自主创新环境
    
    为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烟台市下大力气抓好环境建设,搭建起各种创新平台。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焉荣竹表示,科技进步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而且每个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和突破,都把人们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观念更新,带动了素质提高。烟台市将进一步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营造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宽容失败的环境,形成崇尚创新、支持创新、最求创新的社会氛围。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其运作市场化、运营规范化、布局网络化、信息数字化,全市建立起42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28处。创建了13处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两处,省级创业服务中心两处,孵化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增加到400家。创建省级以上生产力促进中心7处,烟台生产力促进中心荣获“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称号,承担了三个“863”项目,成为生产力促进事业的龙头之一。   

    一个地方需要花钱的事很多,但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科技就是“刀刃”。今年烟台预算安排的科技支出达到2.46亿元,比上年增长41.5%。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3000万元,循环经济发展资金2000万元,主要用于国家、省重大科技示范项目资金配套和政府贴息。烟台开发区银桥信用担保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致力于解决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自主研发出抗肿瘤新药“恩度”的烟台麦得津公司几年来共获得3000余万元科研经费和资助。开发区还提供了18套价值500万的住房,满足了公司博士团队和骨干科技人员的生活需要,有力地保障了公司创新的顺利进行。此外,烟台市还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招远金宝电子吸收香港招商局和香港中银集团2330万美元资金进行科技创新,成功开发出高档电解铜箔,现已发展成为年产铜箔1万吨、产值7.3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推进创新,人才为本。有了好的环境,就能像磁石一样把各类人才引来,聚集强大的人才优势。烟台采取咨询、兼职、短期聘用、技术承包、技术入股、人才租赁等多种方式,用人不拘一格,重在成效。一项创新成果价值往往上千万、上亿元,投入产出比巨大,科技人员收入多一些、奖励高一些、待遇好一些是应该的。烟台对重大科研成果和发明创造给予重奖,让科技人员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在职称评聘中,突出创新的主导作用,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转化生产力的能力作为主要依据,使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优先得到晋升,优先聘任在科技创新中取得较大成绩的优秀人才。目前,烟台市90%以上的高科技成果都来自产学研合作。与中科院、北大、清华实施合作项目达40多项。烟台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创建的“三校科技园”被批准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孵化大楼正在建设。
   
    烟台市政府、开发区管委先后以市长令、规范性文件等形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企业在资金、税收、用地、用房、企业注册等方面予以最大限度的优惠和扶持。企业投产年度起缴纳的增值税、所得税入地方库部分,由开发区财政列支扶持企业,前两年给予等额奖励,后三年奖励50%。每年度从开发区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不低于10%的经费用于支持留学人员企业从事高新科技项目研发。经申请被列入市以上部门资助项目的留学人员企业,可获得开发区财政相应的匹配资金支持。支持留学人员企业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人才,对进站工作的博士后人员,由开发区财政一次性给予每人3万元的科研经费。留学人员企业无力筹集的资金,可向信用担保公司申请贷款担保。留学人员企业租园区厂房,面积在200平方米以内的,前两年免收租金,后三年按市场价的50%收取。留学人员企业自建工业厂房的,土地使用费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缓交、免交购置生产经营房的交易服务费。硕士以上学位的留学人员,在园区创办或者参与创办企业,在烟台市无自有住房,并且每年连续或者累计半年以上在烟居住,三年内可廉价租用建筑面积70-130平方米的周转房。其配偶在职的随调随迁,优先安排工作。
 
    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先后吸引了3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前来创业,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留学人员建立了联系,每年有100多名留学人员来园区洽谈合作。截止到上半年,累计创办科技企业291家,注册资本8.3亿元,投资总额10亿多元,90%以上为高科技工业项目。累计实现工业产值25.8亿元,利税5.2亿元,承担国家、省火炬计划100项,开发新产品256项,取得科技成果78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2项,填补国内空白26项,构筑起以生物医药、信息工程、精细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速度不断加快。近3年来,园区企业共获得财政匹配资金近200万元,信用担保公司已为园区企业落实了6千多万元的贷款担保,园区帮助企业吸收社会风险投资近2亿元。

    园区内企业万润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高档液晶产品全部外销,2005年实现产值2亿元,创汇2000多万美元,2006年预计实现产值4亿元,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液晶产品生产基地,“液晶材料发展与增容”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取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产品成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80万元,利税420万元,人均实现利税25万元,产品利润率达60%以上。康达尔药业有限公司研发出40多个品种的滴丸新药,已全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并被受理,其中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麝香救心滴丸”于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列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予以无偿资助。目前,园区共孵化毕业企业114家,2005年实现产值8亿元,拥有专有专利技术303项,其中核心技术113项。

    今年8月,烟台市科技局和财政局通过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办法》,重点支持产学研结合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无偿资助资金主要用于承担产学研相结合创新项目的科技中小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贷款贴息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具有一定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好且银行贷款已到位的技术创新产业化项目。   

    通过建设创新支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烟台市正在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促进经济社会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到“十一五”末,力争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省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以上;创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国家级企业中心5处以上;培育创大二十革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及基地;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6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达到3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达到32%以上;专利申请量达到5000件,其中发明专利1500件以上,实现自主创新工作由培育单打冠军向培育团体冠军转变,由重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

编辑: 刘贇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