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讯 省十次团代会召开以来的5年间,团省委在省委和团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履行团的职能,积极推进团的建设,团结带领全省青年自觉建功奉献,全省共青团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动员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经济结构调整,为实现山东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建功立业。根据我省农业产业化特点,农村团组织形成了“团促产业、产业兴团”的工作思路,构建新阶段农村共青团工作新格局,指导基层开展实践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科技创新一项,5年来培训青年农民50余万人,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10余万人,领办科技项目1·2万个。在城市,青工工作围绕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信用示范等活动。5年来,涌现了2000多个青年文明号,1800个省级青年岗位能手,150多万青工参加了创新创效活动。 以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为核心,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具有共青团特色的载体系列、活动系列和典型系列。5年中,近千万青年志愿者向社会提供了9000万小时的服务,涌现出了400多个青年文明社区,救助了5万名失学儿童,80余万大学生参加了“三下乡”活动,630万少年儿童参加了“手拉手”活动。积极参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建设。全面实施了新世纪青年读书计划和共青团县县上网工程,全省139个县(市、区)和大企业全部实现了互联网的连接。 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围绕法制宣传教育、为进城务工青年办实事、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3项重点工作,加大了对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工作力度。共创建青少年维权岗170多个,成立1000多支青少年普法宣传队。设立下岗青工子女、贫穷大学生救助基金,为他们成长提供有效帮助。围绕农村青年进城务工现象,开展了“千校百万”培训、“大家乐”、优秀进城务工青年评选活动,并就一些涉及进城务工青年权益保护创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有关部门制定了解决方案。 坚持党建带团建和围绕经济抓团建、服务青年促团建的思路,团自身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省团员总数已达543万,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率达到61%,社会力量办学团建率达到82%。1995年以来共向党组织推荐了57·3万名优秀团员,其中近22万人入党。 (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