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3月21日讯 同为5加仑大桶纯净水,3元产品与6元产品同台竞争,同是纯净水生产企业,斥资数百万建设的与靠一台简单过滤装置人工灌装的并存,业内人士指出,省城纯净水抽检合格率低下,市场准入门槛低、竞争起跑线模糊的问题不容回避。 “我生产不出售价3元一桶的纯净水”,一名纯净水行业资深经营者“无奈”地告诉记者,纯净水生产过程中水的消耗量相当大,其生产流程须经过水处理、灌装、空气净化,此后还要经过30小时的微生物检测才能出厂销售,加上制造成本、营销成本,3元钱无论如何做不到。 对于市场上已经存在的3元纯净水,业内人士认为只有一种解释,“只有在使用价格低廉简单设备的前提下,偷工减料才能实现”。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随着卫生、质监部门对纯净水产品质量的日益关注,多数生产设备落后、质量低下的生产厂家挪到省城南部和东部山区开工,借自备井抽取地下水,通过简单的过滤设备净化,手工灌装后运入市区销售,如此低成本运作仍有利润可图,却是以消费者健康隐患为代价。 现状如此,如何才能走出不平等竞争的困境?大品牌经营者的回答是,等待QS认证纠正原本模糊的起跑线。据介绍,桶装水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第二批QS实行认证准入食品,今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对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和出厂检验设备作出严格规定,“全面实行后,目前省城的160多个品牌大约会有八成被淘汰,能够留下的至少是投资超过一百万元中等以上规模企业,那时候就好了”。 (高俊峰 仲玉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