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成都 12月 2日讯 昨日下午,我们在玉林小区看到某公司大门上贴着一张醒目的告示:“不说普通话,罚款 1元钱。”该公司负责人王杰光称,自从实行罚款制度以来,该公司员工全都开始说普通话,现在员工的普通话都很流利了。但有市民质疑,不说普通话就罚款的方式值得推广吗? 据王称,该公司是辽宁驻成都的分公司,公司的不少管理人员是说普通话的辽宁人,可该公司在成都招聘的一些员工大多说四川话;辽宁的员工听四川话很费力,致使员工间的交流很不顺畅,有时还影响工作。为此公司要求所有员工都说普通话,但是一些本地员工还是很难改掉自己的口音。情急之中,该公司制定了不说普通话就罚款 1元的规定,并把这个规定张贴在公司大门上,时时提醒员工。结果经过员工和公司几个月的努力,本地员工终于也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员工的交流再也没有障碍了。王称,公司的罚款制度只是象征性罚款,而且直到目前该公司还没有为此罚过任何一个员工。 记者随意采访了周围一些市民,他们有的认为该公司为了规范语言,采用罚款方式,而且只是象征性罚款,应无可厚非;但也有一些市民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地方有自己的地方文化和语言,不能强迫人改变自己的语言,接受另外一种文化,只能采取本人自愿的原则。采用罚款的方式,即使是象征性地罚款 1元钱,也是一种强制性措施,不值得借鉴和推广。一些市民还称,作为公司、企业等没有罚款的权力,更不能提倡随意罚款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