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山东网

王钦峰:“金领”农民工年入百万“秘笈”

发表时间:2013-11-30来源:大众网
字体:[][][]

王钦峰十几年如一日,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先后设计了20多种专用设备和专用量具,完成40多项工艺革新,获得一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国家专利,被誉为“新时期农民工的楷模”。

  王钦峰,男,1976年5月出生,初中文化,群众,高密市井沟镇人,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火花科研组组长。王钦峰十几年如一日,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先后设计了20多种专用设备和专用量具,完成40多项工艺革新,获得一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国家专利,被誉为“新时期农民工的楷模”。

  2011年4月,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发了“学习型农民工王钦峰树立新型劳动者样板”的稿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批示:王钦峰是很好的农民工,爱岗敬业、学习型、创新型的新型工人典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批示:山东农民工王钦峰同志,在基层一线岗位开展创新型劳动,坚持自学成才,在大批高学历技术群体中出类拔萃,成为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并成为公司十大股东之一,为广大农民工树立了“劳动创造财富、技能成为资本”的奋斗榜样。建议将其作为农民工成长为高技能人才的典型宣传示范。

  勤奋好学,由普通的农民学徒工成长为机械工程师

  1992年,王钦峰初中毕业后进入高密市原呼家庄镇汽车配件厂打工,1995年1月随着配件厂维修车间改制进入高密豪迈机械公司。王钦锋当时是车床操作工,他看到公司不仅人手少,更缺乏技术工人,就利用业余时间跟着师傅学习各类机床的操作技术。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又熟练掌握了铣床、磨床、刨床的操作技能,成了公司的“多面手”。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客户对工件加工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王钦峰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初中文化功底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他先是买回了大量专业书籍强化练习,慢慢从不会到入门,再到入迷。1997年到1999年底,王钦峰自学了高中《物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等电子类书籍,学习了《脉冲与数字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电子设计类书籍,学习了电子电路、线路板设计软件,阅读了大量的机械设计专业书籍和资料,三年内作了6万多字的学习笔记。

  他特别注意在实践中学习提高。1997年12月,凝聚着王钦峰等豪迈员工心血和汗水的第一台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研发成功,由于公司没有电气安装人员,公司就把电火花机床的电气安装和调试搬到了泰安,聘请当地的两位工程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并派了几名员工参加安装调试,王钦峰是其中之一。由于他当时电气基础太差,有时候根本听不明白工程师的讲解,就自己掏钱买了一台小录音机,把工程师的讲解录下来,工程师走后他再对着机床、听着录音、看着书,逐句琢磨,直到明白为止。七个月的时间,他很少离开临时厂房,连近在咫尺的泰山都没去过。

  革新创新,为豪迈公司的跨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刻苦学习、善于钻研不仅使王钦峰在知识上储备了能量,更为他参与一系列技术革新创新打开了一扇扇机遇之门。

  1996年公司签下一笔柴油机曲轴端盖的加工合同。当时同行加工企业机床精密、工人操作熟练,人均一个工日可加工40个,而他们最多只能加工十五六个,按成本测算,毫无效益可言。王钦峰和同事们一起仔细研究试验,制作了一套组合刀具,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也发生了质的改观。最后人均加工量达到了40多个,最多达到了52个,在设备不如同行的情况下,超过了同行业最高值10多个。王钦峰本人更是创造出了一个月加工1450件、合格率达99.9%的记录。

  1997年,公司跟青岛客户签了一份生产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合同,当时只有根据客户描述画出来的一份机床平面示意图,要生产必须有专业的工艺设计图纸。而当时公司内没有机械设计人才,张恭运想到了善于自学的王钦峰。他不负众望,经过七天七夜“连续作战”,完成了100多张设计图纸的初稿,为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的研发成功奠定了基础。接着,他又全身心投入到机床的制作和测试中,在生产现场与同事们边干边改进,随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997年12月,他们公司生产的国内第一台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终于研发成功,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填补了国内空白,改变了国内轮胎模具手工、半手工加工的历史,公司从此正式进入轮胎模行业,结束了零星加工配套的历史,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成为公司当时的主导产品。

  由于该机床是新生事物,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提升质量、改进性能、提高生产率的空间,尤其是机床“烧结”这一全国性的难题亟待解决。1998年开始,王钦峰又开始不停地跑书店、查阅资料,蹲在车间搞研究、试验参数。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试验,终于试验成功了电火花防弧电路,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解决了机床“烧结”的难题。又通过试验改进了电火花机床的技术参数,并于同年底设计研发了具有自主产权的第一代电气柜,极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2000年以后,王钦峰又参与设计了数控电火花机床,设计了新一代电火花主轴头及其系列产品60、80、100、120、主轴头专用夹具,并再次改进设计了电火花系列装备,使产品的质量稳步提高。

  2000年,公司决定研发活络模具专用设备。王钦峰负责轮胎模具专用三维坐标测量仪的设计制造,在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没有吃过一顿安稳饭,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最后终于研制成功,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该设备解决了测量难题,降低了测量成本。2004年,他为某柴油机企业研制的电火花取断丝锥专用机床,体积小,灵活方便,用途广泛,解决了柴油机行业丝孔加工时丝锥断在工件里无法取出的行业性难题,获得了国家专利。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后,他带领电火花科研小组又取得了三项科研成果,其中新型节能电源已进入公司实际生产使用阶段,使机床节电48%,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电费、材料费等300多万元。

  爱岗敬业,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公司董事长张恭运曾说:“把王钦峰放在哪个岗位上都是令人放心的,因为他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豪迈公司工作16年来,王钦峰操作过机床,搞过机械、电气设计和售后服务,负责过工艺编制,担任过车间主管、模具品保科主管,现任电火花科研小组组长。无论把他安排在哪个岗位,他都毫无怨言,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每一项工作任务干得十分出色。

  1995年,企业生产经营正处于“求生存”的艰难创业时期。麦收时节,企业承揽了一批摩托车链轮盘的大宗加工任务,客户要求很急,由于当时职工家里都有农田,为了不耽误麦收,公司只能放假。王钦峰知道公司的情况后,白天在家干农活,晚上就到车间干两三个小时,等到假期结束,链轮盘已经加工了大半,保证了公司按时交货,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1997年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研发成功投放市场以后,在质量稳定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客户三天两头打电话要求维修。在这关键时候,公司派王钦峰负责这项维修。由于没有成熟技术和经验,他自己摸索,经常在客户车间里工作到夜里两三点钟。他凭借着对企业的高度负责精神、过硬技术和顽强毅力把所有的故障全部排除,打消了客户退货的想法,也使企业避免了重大损失。两年后,电火花机床的所有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电火花机床成为公司的主打产品,最后占领了全国市场的绝对份额。

  1999年底广州客户一次性购买了30台机床,要求派人去安装调试并负责培训,王钦峰再一次受命南下。由于水土不服得了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泄。机器安装迫在眉睫,他心急如焚,只打了一晚上吊瓶,就悄悄从医院溜走了,安装期间一边吃药,一边咬牙坚持干活,历时一个月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张恭运得知此事深受感动,在当时公司举步维艰、自己出差都坐公交车的情况下,“命令”王钦峰坐飞机回家。这一次,他整整瘦了15斤,留下了久治不愈的肠胃炎,至今每天还得坚持吃药。

  王钦锋为企业发展的积极奉献,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他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青年技术能手、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2010山东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全国第1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目前,他已成为公司的核心科研人员,也是公司的十大股东之一。

责任编辑:刘宝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