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融让梨看传统家训
“《论语》记载,孔子曾经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从此子孙便以学诗学礼作为祖训。”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祥林说,“孔子子孙恪守学诗学礼的祖训,继承发展和弘扬孔子思想,重视教育,以儒家伦理严格要求自己,使孔氏家族成为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都较高的家族,并被尊称为天下第一家。”
孔融让梨图
■ 礼仪齐鲁·典籍故实
□ 本报记者 卞文超 实习生 董文娟
孔融让梨的故事,妇孺皆知,教育人们凡事应懂得谦让。《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究其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成人后,孔融建树颇丰,但他的诗文篇章和参政谋略,均不及四岁时一个细小的举动,在民间流传得更广。
一个孩童的谦让之举,看似平凡,却因包含着民族普遍认可的价值观,经代代人口耳相传,流传千百年。
孔氏家学——
学诗学礼代代相传
“《论语》记载,孔子曾经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从此子孙便以学诗学礼作为祖训。”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祥林说,“孔子子孙恪守学诗学礼的祖训,继承发展和弘扬孔子思想,重视教育,以儒家伦理严格要求自己,使孔氏家族成为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都较高的家族,并被尊称为天下第一家。”
孔祥林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孙,对孔氏家风家训深有研究。今年5月份,他首次公开披露了孔氏家族的家风家训。他介绍,孔氏家族早期“世以家学相承,自为师友”,孔氏后裔研究诗礼,继承孔子的事业,延时近千年,形成了著名的孔氏家学。
西汉时,孔子后裔孔安国,及子孙孔卬、孔驩、孔衍等,均为博士出身,以研究《古文尚书》为主,一直延续到汉末因子孙失续才失传。另一位孔子后裔孔武,及子孙孔延年、孔霸、孔光均为显宦,以研究《今文尚书》为主。到东汉时以研究《春秋》为主,孔融父兄三人主修《严氏春秋》,孔融主修《左氏春秋》,孔奋、孔奇兄弟主修《左氏春秋》,只有孔昱世守家业,主修《古文尚书》。
明清时期,衍圣公专主孔子祭祀,不再外出任官,能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更坚定了他们学诗学礼的信念。子孙研究《尚书》、《诗》、《礼》、《春秋三传》、《论语》、《孝经》等几乎全部儒家经典,家族内部形成了不同的传承。
五十三代衍圣公孔治“建堂于私第,命以诗礼,示不忘过庭之教”,明代更在孔子故居上建造诗礼堂,作为家族聚会的场所。
清代时,孔氏家族进入第二个繁盛期。清代康熙、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专门请孔子后裔讲儒家经典,孔尚任、孔尚鉝讲经《大学》、《易经》,获得康熙皇帝“经筵讲官不及也”的赞誉。
孔氏子孙并不满足于家族内部传承孔子思想,还纷纷收徒设教,传播孔子思想。十四代孙孔立“以诗书教于阙里,弟子数百人”。
重教是孔氏家族的传统。衍圣公制定的族规中要求族人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务要读书明理,各支派族人族规也都规定重视教育。为更好地教育族人,长孙和各地族人纷纷开设学校。
曲阜孔氏家学从曹魏时期即受到国家的关照,宋代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国家建造学舍,委派老师,明代又相继设立三十名、四十名秀才名额,给予山东乡试两名举人的优待。清末废除科举后,衍圣公又相继创办了曲阜四氏师范学堂和曲阜明德中学。此外,全国各地的孔氏族人大都建造了家学,族人出资购置田产,作为学校的长期开办经费。
照壁——
“清水衙门”俭朴家风
孔府也称圣府,是孔子的后代子孙们居住的地方。孔子的后代继承人被称为“衍圣公”。孔祥林介绍,历代王朝为显示崇德报功,在不断追谥加封孔子、普建文庙祭祀孔子的同时,不断加封孔氏长孙,优待孔子后人。
走进孔府,历代衍圣公的训诫融化于建筑本身,在这个家族的生活细节中体现。
今天人们所见的孔府,位于孔庙的西邻,规模宏大,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即便是普通游客,踏入孔府之门,也能深深感受到这个家族的与众不同。
孔府建筑典雅,大门为黑漆,与传统中北方偏爱的朱漆大门迥然相异。在古代,人们认为水清则碧绿,则暗黑,所以往往用黑色象征水,表示“清”。过去,人们称赞为民做主的清官为“两袖清风”,称他们的官邸为“清水衙门”。孔府的黑色大门,用意正在于此,力避“朱门酒肉臭”的贪腐之味。
孔氏家族庙宅合一的结构,在明初被打破。公元1378年,重建孔府官衙,完成了孔府前衙后宅的建筑布局,即前为衍圣公办公的地方,后为衍圣公及家眷居住的地方。在衙署和内宅之间,有一道门隔开,称为内宅门。内宅门里有一堵照壁,青瓦白墙映衬下,一幅占据整面照壁的彩绘“戒 图”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在这幅画中, 狂奔于天际彩云中,无所顾忌地占有着各式宝物。但它并不满足,目光盯住太阳,张着大口妄图将太阳吞入腹中,占为己有。如此野心勃勃,欲壑难平,最终吞日不成,葬身大海。
是天界神兽,虽然貌似麒麟,但其本性却与麒麟有着天壤之别。麒麟为仁兽,主太平,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造福于善良的人们,有祥瑞之意。而 则是与麒麟心性相反的贪婪之兽,贪得无厌。画中所贪的宝物,借用了民间传说“八仙过海”中八位神仙漂洋过海的宝物,而非传统的金锭、银锭、元宝、灵芝、方胜、珊瑚、象牙、宝珠八宝,可谓用心良苦。意在告诫子孙,虚无缥缈的财富诱惑性极大,追求不慎将会身败名裂。
照壁位于衍圣公进出的必经之路,以此为鉴,提醒自己在外要廉洁奉公,对内要保持俭朴家风。
修己安人——
对联承载古老家训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幅春联饱含传统韵味,醇厚悠久,不仅被曲阜孔氏家族常用,而且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孔祥林说,学诗学礼致使孔氏家族文化艺术繁荣昌盛,产生了孔融、孔稚圭、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孔尚任等一批文学家。明清时期,衍圣公家族文化艺术空前兴盛,几乎每代衍圣公都书画兼擅,刊有诗文集。
历代衍圣公以身垂范,学诗学礼更要循礼,要严格遵守孔子的伦理道德。这些“修己安人”的训诫,以对联的形式高悬于宅第门楣。
在孔府忠恕堂西厢,有“礼门义路家规矩”的训示。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才华出众,撰前上房对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又题忠恕堂对联:“交友择人处事循礼,居家思俭守职宜勤”,以此严格要求自己,警示族人。
孔祥林介绍,衍圣公颁布族规家训给全国各地族人,要求族人:“各随土宜,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祭祀先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一堂;崇儒重道,好礼尚德;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婚姻嫁娶,理伦守重,子孙间有不幸再婚再嫁,必慎必戒;男不得为奴,女不得为婢;出仕为良吏,族人早完国课。”
孔氏各地族人除一体遵守外,还自行制定了本支族规。
比如,福建建宁县三滩孔氏族人制定了教孝、教弟、睦族、敬老、节俭、勤谨、读书、保墓等族规八条;福建建宁县巧洋孔氏制定了作兴文学、恪供祀事、培植祭产、护理祠墓、酌定优奖、惩治不率、禁止词讼、严防乱宗、督率急公、屏绝邪教、节制财用、慎藏谱籍等家规十二条。
江西临川孔氏制定了首孝悌、重节义、励读书、崇学校科第、贵教子、义同居、正婚姻、诛不孝、除淫乱、戒赌博、究窃盗、禁僧尼、禁妇女朝拜神庙、禁负养螟蛉、禁构讼、禁穿构衙蠹、禁拖欠钱粮等家规二十条。
岭南孔氏制定了孝敬父母、尊敬长上、严教勤读、尊贤重士、早完钱粮、异姓勿抚、择婚谨始、毋好棋牌赌博、毋好斗殴健讼、毋好奢侈等族规十条。
四川蓬州孔氏制定了孝弟宜敦、宗族宜和、乡党宜睦、子孙宜教、农桑宜务、国赋宜纳等家规六条。
江苏丹阳孔氏天启年间家规还规定了处罚细则,有“卑幼犯尊长者,罚银二钱,重责二十”、“以大欺小者,罚一钱”、“妇人撒泼干犯长辈者,罚银一钱,责夫十板”、“偷盗菜薪鸡犬者,罚银一钱”、“凡赌博者,罚银一两”等十余条。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邻里团结,家族和睦,需要用心去经营。纵观中国传统的文化世家,无一不是有文化内涵的家族。如果没有文化内涵,这个家族兴旺不起来。”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说,中国历史上好的家族,人才辈出的家族,必定有好的家风、家训和族规。
古老的家训因地不同,因时而异。今天,位于孔府内的家训展览馆里,不仅有镌刻于馆内的孔氏家训引人观看,其他各姓氏的家训也制成竹木简展示,成为吸引游人驻足的热门景点之一。
“孔融让梨”典出 《后汉书·孔融传》
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