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山东网

留守大山20年 守护二百多位老人健康

发表时间:2016-07-25来源:美德山东网
字体:[][][]

在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有一个隐于深山人未识的小山村——西股村,距离淄川城区45公里,因为距离城区远进城看病不方便,村里人的头疼脑热都交给了一个人,她就是乡村医生韦琳。26年来,韦琳坚守在这里,守护山里乡亲的健康平安。她说,自己要坚守许下的承诺:“只要村里还有人,我就要守护好他们的健康。”

  在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有一个隐于深山人未识的小山村——西股村,距离淄川城区45公里,因为距离城区远进城看病不方便,村里人的头疼脑热都交给了一个人,她就是乡村医生韦琳。26年来,韦琳坚守在这里,守护山里乡亲的健康平安。她说,自己要坚守许下的承诺:“只要村里还有人,我就要守护好他们的健康。”

韦琳(左)询问村民李绪花身体状况

  苦难中 她的承诺从未改变

  这个200多人的小山村里,80%都是留守老人,行动不便、看病难。现年48岁的韦琳,自从1990年卫校毕业后就在这里做乡村医生,一干就是26年。

  1990年,韦琳与丈夫结婚,有了一儿一女。虽然儿子因为难产有智力障碍,但是女儿活泼可爱,她的家庭也算美满幸福。可是2008年一场车祸夺去了丈夫的生命,突然间天塌了下来。

  上有80多岁的公婆,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家庭的重担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有人劝她趁年轻赶紧改嫁,可是她看着村里200多留守的孤寡老人,想想大山里乡亲们看病的难处,她决定继续留下来。“从小看到我的乡亲们生病受的罪,我就下了决心要帮他们解除痛苦。现在我要是走了,乡亲们就更难了。”韦琳说。这一留,8年过去了。她起早贪黑,独自照顾年逾八旬的公婆和年幼的两个孩子,还守护着全村200多人的健康。

  从医26年来,她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日诊临床夜读书,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镇卫生院、区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服务及时、用药合理,韦琳赢得了好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2014 年的一天,70多岁的刘爱莲在山上被蜜蜂蜇了以后瞬间休克,村民跑来喊她救人,她赶紧带上药品和针随村民爬山施救,就地给刘爱莲掐人中、注射药物,慢慢的刘爱莲有了知觉,头也开始转动。刘爱莲醒来后,激动地说:“是韦大夫救了我的命啊……”

  多年来,她遇到的危急情况很多。晚上睡觉前,她都会想想哪位老人有什么慢性病,今天病情怎么样。只要夜里大门一响,不用问,她就知道哪家老人身体有事了。村里90多岁的陈亭娥患有心衰,儿子患有精神病。过中秋节,韦琳都是带着饼干和月饼去给老人看病,看到老人没有秋衣秋裤可换,她到集上去给陈大爷买来新的换上。2013年11月14日晚9点,陈亭娥又一次发病,韦琳穿着拖鞋、没穿外套就

  赶往陈亭娥家里,抢救无效后,她给老人穿好衣服,打扫干净屋子,等来料理后事的邻居们,她才回家。

  欠条已发黄 她从不催要

  村里条件简陋,为了节省开支,韦琳的卫生室里冬天不生火,也没有电暖气等任何取暖设施,她的手冻得又红又肿。“今年还好点,以前手上都是冻得裂开、流血。”韦琳说。谈话间,刘芳美大娘来卫生室还送药钱。张开手,一块八毛钱的药钱全是一毛钱的纸币,“我不过来送,她是从来不主动问我要,每次都这样怎么行?”刘芳美说。

  韦琳的手里有一摞陈旧的“处方笺”,这些处方笺有的写在药品说明书上,有的写在包装盒上,近乎发黄,纸角起卷,最早的日期定格在2004年,那时候她还舍不得买处方笺,随手找到的字纸都成了处方笺的替代品。大体估算下来,欠条有将近两万块钱,可她一次也没有上门催要过。“我们这儿穷,乡亲们看病也没什么钱,他们打完针拿了药,忘了来还钱,我也不要了。”韦林说。韦琳看病卖药十分便宜,有时网上定价1.27元的药,自动进位成了1.3元,她也要告诉乡亲,这药本来多少钱,我“拐”了你三分钱。26年来,她先后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医药费近万元。

  2014年7月,“爱之光”白内障复明公益计划在淄河卫生院举行,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实行全免费手术。韦琳高兴地跑遍全村,通知20几个老人去做检查。可是,镇医院离西股村十几里地,老人的儿女们又大都在外打工,赶不回来,怎么去成了大难题。又是韦琳,她自费联系了四辆车,免费送老人们到镇卫生院做白内障检查。连续四天,她扶老人上下车、化验、心电图、找厕所,等老人们做完手术后再把他们送回家,天天连轴转,早饭也顾不得吃。天气太热,她给老人买来十几瓶矿泉水解渴,却没有一位老人忍心喝,都留给了韦琳。“那四天,这闺女掉了好几斤肉,没有她,我们哪能好好地活到现在!”刘大爷说。

韦琳正在前往患者家中的路上

  帮助别人,我觉得自己很快乐

  韦琳天生的慈悲心肠,见到老弱病残经常为他们担忧、难过。对于大病患者和困难老人她总是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减免医药费不说,上门看病的时候还不忘给病人送去馒头、米、花生油等生活用品。冬天山村温度低,水管冻住后,老人用水不方便,她会趁着输液的间隙,帮老人把挑水,把水缸装满才离开。坐公交车看到可怜的老人、在路上碰到乞讨者,韦琳都会给他们留下几块钱。去年冬天,有广西百色来的打工者在西股村山上干活,韦琳先后给工地上的女工送去4件棉袄让她们挡风、御寒。

  有一次村里的一个残疾五保户病倒在地里,她赶紧带着血压计等简单设备去给老人看病。后来,去老人家里回访,她顺便买好馒头、菜给老人送去。女儿当时不懂事,问她:“妈妈,我想吃一支糖葫芦你都不舍得给我买,为什么对病人你却这么大方?”她告诉女儿,老弱病残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她说,是社会的关爱帮我和我的孩子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

  现在,渐渐长大的女儿学会了体谅母亲,也继承了韦琳的热心肠。放学回家,她经常帮妈妈送药,给村里的老人跑腿、搬东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她就和村里人的爹娘一样,老老少少都指望她。”

  2月24日临近中午,韦琳顾不上吃午饭,急忙赶到孟宪山、李绪花老两口家里,按约定的时间给一直感冒不见好的孟宪山输液。“她就和村里人的爹娘一样,老老少少都指望她。”“拉扯两个孩子,没了丈夫,卖药、打针也不挣我们的钱,你说她过得多难?我们就是没这个能力帮帮她。”李绪花感念韦大夫的好心肠,也心疼她的艰辛与不易。

  而她的儿子还在家里吃着冷掉的馒头和剩菜当午饭。

  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有一年腊月初九,大雪封山,在给乡亲输液过程中,韦琳发现药房的青霉素已经用完,马上就要换吊瓶了,这可怎么办?一狠心,韦琳让儿子带着女儿到最近的幸福村卫生室借一盒青霉素。从西股村到幸福村要走8里山路,本来山路就不好走,鹅毛般的大雪还在纷纷扬扬下着,那一路,两个孩子走了2个半小时才往返回来。担惊受怕的韦琳看到孩子回来抱住孩子痛哭,“为了我一个人的工作,我把家庭、把孩子都搭在里面,我愧对我的孩子们!”韦琳说。

  “山村里的基础医疗设施不全,去镇卫生院、区医院做检查对我们偏远山区太不方便,有的基本病在这儿得不到及时诊疗。”“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里能不能增加大青叶、伤风胶囊等常用药?”当社会广泛关注她的事迹,想要帮助她解决实际生活困难,韦琳心里却还一直记挂着怎么让村里的父老乡亲看病更方便、救治更及时,只是却没有考虑过为自己谋求什么。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