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民:泗水县苗馆镇隈泉村乡村医生
他的卫生室是被大山环绕的区域中唯一一所医疗机构,承担着服务8个村子、1892口人健康的重任。行医36年来,不论白天黑夜、风雨冰雪,他总是随叫随到,足迹遍及周边的村村落落,遍及每一户乡亲的门槛。
刘庆民,1962年6月出生,泗水县苗馆镇隈泉村乡村医生。
他的卫生室是被大山环绕的区域中唯一一所医疗机构,承担着服务8个村子、1892口人健康的重任。行医36年来,不论白天黑夜、风雨冰雪,他总是随叫随到,足迹遍及周边的村村落落,遍及每一户乡亲的门槛。
山里交通不便,距离最远的村子要走十几里路。为不让患者久等,两轮的车子成了刘庆民行医路上的亲密战友,这些年他骑坏了6辆自行车、7辆摩托车。每次接到乡亲们打来的急诊电话,他便立刻带上急诊箱,匆匆赶去。有一次,晚上11点多接到急诊,途经一条崎岖小路,由于拐弯太急,加上天黑看不清路,结果连人带车翻到沟里,摔成了轻微脑震荡。现在,刘庆民额头上还能清晰地看出一块青紫色的疤痕。他常说,“没有急事,人家也不会大半夜的打电话给我,乡亲们既然信任我,我就一分钟都不能耽搁”。
山区村民看病手头不宽裕是常有的事,但在刘庆民这儿,“先看病后交钱”、“有钱没钱都给治”早就成了惯例,这也是他36年前成立诊所时给自己立下的“规矩”。在他的诊桌上,医药费欠条足足放了两个鞋盒,1880多张,9万元之多。这些单子,最早的有1979年的,也有近几年的,有的早已泛黄、字迹不清,有的还是崭新的。当问起为什么不去要账时,刘庆民平静地说:“我把这些处方‘欠条’当作了他们的就诊档案,再为他们看病时有个依据!开诊所本来就要为老少爷们服务,有的病人交不起医药费,自己能帮一点是一点!” 2010年4月,刘庆民被查出患有膀胱癌,为了治病花去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就在那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让家人去要过一次账。他说:“乡亲们过得也不容易,愿意给就给,不给我永远不要。”手术后不久,他不顾医生、亲人的劝阻,又走村入户为老乡看病去了,就像什么事情没发生一样。一位患者对他说:“庆民,你行这么多好,保险没事!”朴素诚挚的话语瞬间温暖了刘庆民的心。他说:“只要还能动,我会一直干下去。”
话虽如此,但身为医生的刘庆民心里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为了能继续服务乡亲,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让儿子儿媳回村“顶他的班”。儿子和儿媳毕业后,被安排到县人民医院实习,当时正赶上医院扩建,急需用人,那段时间小夫妻俩憧憬着留在县城工作的美好生活。可是没想到,父亲坚持让他俩回家“接班”,继续为周边8个村的群众看病。经过一翻思想斗争后,夫妻俩毅然回到村卫生室,担负起了外出巡诊的重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患病后的刘庆民对这句话感触颇深。在他患病住院期间,临床有位孤寡老人是外甥送来就诊的,可送来之后人就没影了。一天午饭时,刘庆民正吃着方便面,抬眼看到临床老人正眼巴巴地盯着那碗面看,刘庆民顿时鼻子都酸了,他对老人说:“我给您泡碗面吃,有什么事需要做您就跟我说,我来伺候您。”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他,更坚定了他要尽所能帮助别人的信念。原本生活拮据的他,常年负责为7名孤寡老人免费看病,平日的生活上,他都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
36个寒来暑往,刘庆民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淳朴而熟悉的土地,崎岖颠簸的山路记录下他跋涉的脚印,他用最温暖、最无私的方式诠释着对乡亲们浓烈而深沉的爱。梅花香自苦寒来。2014年3月,刘庆民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等领导对刘庆民事迹做出批示。他也先后获得“感动济宁”十佳人物、“山东省卫生计生系统服务标兵”、山东省“最美乡村医生”、“山东好人之星”、“山东十大凡人善举”、新浪网“温暖17城·感动山东年度人物”、新华网“中国网事·感动山东 2014年度网络人物”、全国“十大特别关注医生”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牛乐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