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山东网

邹树君:献身基层的优秀文艺工作者

发表时间:2013-11-30来源:大众网
字体:[][][]

邹树君,男,1945年1月生,1976年入党,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威海市音乐家协会主席。1973年他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放弃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回到故乡,先后在县级威海市群众文化馆、地级威海市文化局等单位长期从事基层文化工作。30多年来,他为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了全部精力。在他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下,环翠区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全国歌咏之乡”称号。

  邹树君,男,1945年1月生,1976年入党,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威海市音乐家协会主席。1973年他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放弃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回到故乡,先后在县级威海市群众文化馆、地级威海市文化局等单位长期从事基层文化工作。30多年来,他为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了全部精力。在他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下,环翠区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全国歌咏之乡”称号。

  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在许多文艺工作者不愿到条件艰苦、难以成名的基层工作的情况下,作为中国著名文艺院校——中国音乐学院的高材生,邹树君同志毅然选择了基层,并且一生无悔地扎根在基层。农村、企业、学校、军营,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留下了他的歌声。进村驻点时,邹树君白天和群众一起下地,晚上教村民们唱歌;为搜集威海民歌,他走遍城市乡村,拜访老艺人,用一年时间编写整理了威海首批民歌专辑;那时交通条件不好,到农村去都靠自行车代步,但他从不叫苦,还经常和学员们吃住在一起,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以服务人民为荣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歌咏舞台,尽力作为。邹树君同志倡议开展了“5.23歌咏活动”,并且成为主要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他的这个提议,成了威海坚持30多年而不衰的一项群众性文化活动,成就了全国的“歌咏之乡”。在邹树君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下,威海市的群众歌咏活动广泛开展,水平飞速提高。市区海魂合唱团、黄海合唱团、老年大学合唱团、霞光合唱团、百花合唱团等10多支合唱团相继诞生,威海市音乐家协会、曲艺家协会、吉它协会等10多个市级协会都是由邹树君等音乐界骨干发起并担任主要负责人。每年进入5月份,环翠区群众性歌咏比赛此起彼伏,连续十二届的广场纳凉晚会每年持续时间长达4个多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每年城乡平均由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类文化演出活动达400多场,观众达120多万人次。2003年,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环翠区“全国歌咏之乡”的称号。

  诲人不倦,人才辈出。邹树君甘当人梯育桃李,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一个又一个“音乐之星”。30多年来,他办了上百期音乐培训班,培训了上千名文艺骨干。在他的教育和帮助下,一大批优秀人才走出威海,成为全国知名的文艺工作者。其中,凭借《中国娃》、《常回家看看》、《母亲》等一大批优秀歌曲红遍大江南北的戚建波,就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在他的影响和熏陶下,这里孕育出一大批歌曲作者,他们的作品曾7度获得山东省精品工程奖,3次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17次进入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威海市区的文艺骨干,大部分都得到过他的指点,而他所做的这一切都不记报酬。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2000年3月,邹树君患直肠癌后又广泛扩散。患病六年多来,他先后做了三次手术,十多次的放疗、化疗,病魔一次又一次把他击倒,但他一次又一次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走上了舞台。他不顾病重,组建业余合唱团,担任老年大学的音乐教师,用生命与时间赛跑,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推动威海歌咏事业的发展。2007年4月6日,邹树君同志逝世。在他生命弥留之际,仍然关心着威海文艺事业的发展,体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和高尚情操。
  2006年,邹树君被省文明委确定为“和谐山东建设”重大个人典型。2007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劳动者风采”重大个人典型,5月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国家级主流媒体均在重要位置刊发了邹树君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国文联、山东省文联、威海市委、市政府,环翠区委、区政府先后作出了向邹树君同志学习的决定。

责任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