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山东网

【敬业奉献】臧华:根扎山区只为还百姓公平

发表时间:2014-05-14来源:济宁文明网
字体:[][][]

"进法院十八年来,时刻都悬着心在工作。之所以'悬'着心,不是因为业务不熟练,而是因为清楚打官司对农村百姓意味着什么。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就打一次官司,如果因为我们法官的问题,让老百姓蒙受不公平,那就是法官的失职。"泗水县人民法院圣水峪法庭庭长臧华说出了一位根扎山区只为还百姓公平的法官心声。

   "进法院十八年来,时刻都悬着心在工作。之所以'悬'着心,不是因为业务不熟练,而是因为清楚打官司对农村百姓意味着什么。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就打一次官司,如果因为我们法官的问题,让老百姓蒙受不公平,那就是法官的失职。"泗水县人民法院圣水峪法庭庭长臧华说出了一位根扎山区只为还百姓公平的法官心声。

  臧华是基层法院人民法庭的一线法官,在基层一线度过了18个春秋,但是十八年的工作,却让臧华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他先后被省市法院授予"全省优秀法官"、"全市优秀法官",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二等功",被省政法委授予"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被济宁市中院评为"优秀调解能手"并荣记"个人三等功"。2013年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并荣立"个人一等功"。他所在的圣水峪法庭,2007年至2012年均被县委、县政府授以"平安泗水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2012年被济宁中院授以"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竞赛活动优秀庭室。其它的荣誉更是不胜枚举。

  乡亲官司无小事

  圣水峪法庭辖圣水峪和泗张两个乡镇,臧华接触最多的案子都是家庭中或邻里间的矛盾,像离婚、赡养,以及涉及相邻关系的案子等,尽管没什么大案要案,但是他一直认为案小可事不小。基层法庭的案子脱不了家长里短,原被告也多是乡里乡亲,甚至于父子、夫妻、兄弟对簿公堂,处理不好却会影响农村稳定。因而,在处理农村案件时,通常把调解作为首选方法。

  臧华讲述了这么一个案例,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太太,因为宅基地问题一直与邻居存在争议,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而这官司一打就是18年,这桩"马拉松"式的案子究竟包含了当事双方怎样的"深仇大恨"呢?臧华在深入了解情况后发现,让老太太如此执着的竟是一个"面子问题":"俺就是想争口气,打了这么多年官司,怎么能轻易输给他们。"

  在农村,农民打官司不会抠法条、讲程序,只是想找个地方评评理。臧华作为一名基层法庭法官,多数时候扮演的是"老娘舅"的角色。为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把调解作为化解案件矛盾的有效方式,贯穿于办案全程,无论诉前、诉中、判后,只要有调解可能,都会不遗余力将调解进行到底,他每年都要接案400余起,60%的案件都是通过调解解决的。

  没个"法官样"的好法官

  作为基层法官,臧华一直主张审判员亲自对法律文书、诉讼文书进行送达,目的就是为了尽早了解案情,在事情的影响范围还比较小的情况下,尽快化解矛盾。臧华在实践中发现,送达时认真倾听当事人倾诉,并且对相关问题详细进行法律解释后,当事人剑拔弩张的局面会缓和很多,调解成功的概率更高。

  在农村土地宅基纠纷案件中,当事人来到法庭想立案时,他们不是立即立案,而是马上和当事人一起到现场勘验争议位置,然后向周围群众及村委做调查了解,发现当事人叙述的情况与实际有较大出入的,就现场调解,效果更好。 

  "对待案件,他一直是事必躬亲。几乎每次都是亲自去给当事人送文书。很多人说他根本没个'法官样'。"这是臧华的同事乔玉来对他的评价。2011年8月,两人一起到江西侦办一起经济案件,为了解案情的真实情况,他一上午就马不停蹄地跑了十几家银行进行调查,最终在当地法院和银行的帮助下顺利结案。

  臧华常说,实际上法官并不是官,就是帮助群众解决纠纷的,和老百姓不能有任何距离,让群众有亲切感。

  为民办事心里踏实

  臧华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开展便民诉讼,从细微之处体现司法为民精神,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面对辖区老百姓诉讼不便的问题,臧华同志本着"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方针,变坐堂问案为送法上门,经常带领法庭干警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巡回办案,为群众化解矛盾,排忧解难。

  为方便群众解决纠纷,圣水峪法庭及时开设了"假日法庭",通过电话预约的方式在节假日进行调解或开庭。在辖区内发放"青年文明号"承诺卡片,公开办公室和手机号码,随时随地接受当事人的法律咨询,对于前来诉讼和咨询的群众总是热情接待,耐心解释,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在院领导的帮助下,臧华同志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协调乡镇党委、政府对法庭建设给予支持。目前,一座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圣水峪法庭早投入使用。为方便干警的工作和学习,他还把家里两代人一万余元的藏书无私地捐献给法庭,筹办了法庭图书室。

  臧华同志从未间断过对新知识的学习,经常请教他人,努力拓宽知识面。同时,他注重不断总结审判经验,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勤于动笔,敢于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他积极建立网络博客,发表法律心得,探讨法律难题,广交法律界朋友。在中国法院网的博客,点击率始终排在全国前六名。对于出现的纠纷,他按照乡镇的安排及时靠上工作,事件不解决不回家,妥善处理了相关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责任编辑:郑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