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山东网

崔玉贞:无言大爱撑起一个和谐家

发表时间:2013-11-30来源:大众网
字体:[][][]

崔玉贞,57岁,安丘市辉渠镇南官庄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带着残疾的婆婆和小叔子改嫁,并将子女培养成才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

  崔玉贞,57岁,安丘市辉渠镇南官庄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带着残疾的婆婆和小叔子改嫁,并将子女培养成才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

  1972年崔玉贞过门时,公公早已去世,丈夫李同运在家排行老大,老二李现运先天残疾,一只胳膊畸形,手伸不开,一条腿瘸,走路一摇一摆的,精神还有问题。崔玉贞夫妻俩侍候老小,还要照顾小叔子,虽然累点,小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

  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腊月的一个早上,李同运突发急症,医治无效去世,好端端的家一下子塌了天。悲痛之余,崔玉贞看着年迈的婆婆、残疾的小叔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心想,家不能散,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这个残缺的家庭撑起来。

  在家里,崔玉贞要照顾老小和身有残疾的小叔子,地里还种着五口人的责任田。沉重的体力劳动经常累得她腰酸腿疼,但她从不喊苦,不说累,虽然回到家就想休息,但是她知道自己不能停下来,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等着她去干。

  看着她整天忙得象个陀螺,累得不成人样,好心的人们主动为她提亲,她总是摇头,因为这个家庭太需要她了。后来婆婆也劝她改嫁,说为了孩子上学,也要找个“帮手”。说的人多了,拗不过,崔玉贞提出了一个条件,要嫁就嫁一家人,带着婆婆、小叔子和两个孩子。听到这个“苛刻”的条件,原先非常热心的媒人再也不登门了。但她宁可委屈自己也始终坚持这一点。

  1993年她与比自己大19岁的同村人李常运走到了一起,共同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他们拉扯着两个孩子,侍候着婆婆和小叔子,日子过得也算平静。但毕竟李常运年事已高,行动不便。1994年秋天,去山地里拉地瓜秧,李常运从车上跌落下来,六七担地瓜秧压在他身上,好不容易把他扒出来,已是脸色煞白,气息奄奄。这可吓坏了崔玉贞,赶紧送到医院治疗。断断续续地治了一年,才能干点轻活了。

  好景不长,灾难再次降临这个多难的家庭。2001年,崔玉贞的婆婆去世了。在为婆婆上五七坟时,李常运突然身体抽搐,站立不稳,经诊断得了偏瘫,躺在了床上。一段时间治疗后,李常运能一瘸一拐地走路了,但说话仍然含糊不清,一说话就流口水,每年还要打两次针,预防病情复发。家庭的重担又重新压在了崔玉贞一个人身上,她夜里不知偷着哭了多少回,不到五十的人,头发全白了。

  在学习上,崔玉贞严格要求孩子,在做人上也是如此。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看见几个学生在果园里偷苹果吃,心想我也去摘几个给妈妈和奶奶吃,他摘了六个苹果,打算回家一人一个。崔玉贞回家后,看到桌上的苹果,问是谁送的。儿子骄傲地说:“我从果园里摘的,每人一个。”崔玉贞听了非常生气,扬手打了儿子一巴掌。原本以为受表扬的儿子委屈地哭了。崔玉贞也是既心疼又难过,一把把儿子揽在怀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懂事的儿子一边给妈妈擦眼泪,一边说:“妈,是我不对,我以后不会再拿别人的东西了,妈妈不要难过了。”

  在崔玉贞的言传身教下,孩子格外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儿子于九三年考上了天津大学。高兴之余,她又东取西借,忙着给儿子筹措学费,不管多难,也要把儿子送进大学校门。为了让女儿有一技之长,崔玉贞把女儿送去技校学习,在借了多家仍凑不够培训费的情况下,她偷偷地跑去卖血换钱,为女儿交上了费用。如今,儿子已在理想的单位工作,并且有了幸福的家庭,女儿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生活就是一首歌,心中有爱气自华。崔玉贞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生活开始好转。她说,现在孩子都大了,家庭负担轻了,她可以更加专心地照顾丈夫和小叔子,让他们有个舒心的生活环境。她的心里唯独没有自己。

责任编辑: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