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山东网

于秀珍:下岗女工心系慈善

发表时间:2013-11-30来源:大众网
字体:[][][]

于秀珍,女,55岁,即墨市开发区中山社区居民。2002年,即墨市委、市政府加快荒山绿化,改善全市生态环境,当时于秀珍的生活刚刚有点转机,她拿出了当时家里全部的现款500元捐给了政府。于秀珍用“于会力”这个名字,默默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一个下岗职工回馈社会的心愿。

  于秀珍,女,55岁,即墨市开发区中山社区居民。在青岛,人们都知道“微尘”,在即墨,人们都知道“于会力”,这个名字在即墨市民心中,是温暖而又略带神秘。在有关部门的登记本上,于会力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从2002年即墨市进行荒山绿化,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到2004年东南亚海啸的全即墨市第一个捐款者,到防非典、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春蕾助学”……几年来,以“于会力”这个名字捐出的款项已经超过了30万元之巨!

  这个神秘的于会力到底是谁?她是个腰缠万贯的大款?她有什么与众不同的际遇?几经周折找到于会力时,我们才知道,她原来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人--她的真名叫于秀珍!别人都以为她是一位大款,然而谁又知道,这位“于会力”即于秀珍大姐曾经下岗后的第一年一家人靠20元钱过了一个春节;她卖掉房子搬进棚户,她在众人帮助下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

  于秀珍从1974年参加工作,此后的26年间,她勤奋工作,先后入党,并被连年评为先进工作者。道路是这样的一帆风顺,然而1999年的突然下岗,整个改变了这个女人原本平坦的生活轨迹。下岗的日子是儿子参军走后的第十天,是丈夫下岗后的第二年。

  生计成了这个家庭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卖拖鞋,卖水果……从来没有做过事情一样样干,一次次失败。那一年春节,于秀珍和丈夫手攥着20元钱过了年。

  “我就是不服气!”于秀珍说,不服气是她一贯的性格,“虽然下岗了,但我要靠自己把日子过得比上班时还好,至少我不能成为社会的拖累。”于秀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卖掉房子。这就是破釜沉舟,于秀珍拼上了。然后她调集了所有的“人情”,凑了8万元准备安装新的电子磅。

  电子磅建好了,她的新家--临时搭建的棚屋也建好了。于秀珍看着前来祝贺的领导、朋友,心里百感交集。她明白了危难之时,别人的一次援手是多么的重要。

  于秀珍的“死心眼”和她的装卸工服务好在煤场是同样出名的。在煤场卸煤,于秀珍的工人是“首选”,很多人因为要他们干活,情愿排队等一会。“她家的工人干活不耍刁、勤快。”一煤场老板一语道破天机。

  为什么于秀珍这里的工人肯出力?于秀珍说,她这里的工人有的是一直干,有的换了。前前后后,有40多人回家之后盖上新房的。对庄户人来说,搭房盖屋就是天大的事。工人们念着于大姐的好,念着自己困难时于大姐的一次次援手,知道外出送货的提成中,于大姐对困难工人常常是分文不要、全部奉送。有这样的老板,工人们说俺不好好干活,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有工人算过一笔帐,抛去各种“事费”,每年都有工人挣钱多过她这个老板,有了这个肯吃亏的老板娘,就有了肯出力的工人。

  40多位农民工在她的帮助下住进了新房,她的亲戚多得只有自己数得清;她把儿子送去了军队,而素昧平生的30多名孩子却从她这里感受到了母爱……

  在于秀珍家里有本有趣的帐本:自2002年开始,在出项上不断重复捐款、资助这样的字眼,而在合计中“饥荒”这个词直到2005年才消失不见。

  2002年,于秀珍的温饱已然不成问题,应急的债务还清了,所剩下的“饥荒”都是一年一清的了。日子好过了,可过去热心人在她困难时的帮助却时时敲打着她的心灵。于秀珍有过难时,她深深懂得人有难处有人搭一把援手的可贵。她的创业之路是政府、社会和许多好心人共同出力扶持起来的。

  “社会上比我生活差的有很多,我应该帮助他们。”于秀珍的公益计划开始实施了。2002年,即墨市委、市政府加快荒山绿化,改善全市生态环境,当时于秀珍的生活刚刚有点转机,她拿出了当时家里全部的现款500元捐给了政府。2004年东南亚海啸,全市第一个把2000元送到了市红十字会的就是于秀珍,她用行动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爱是一种大爱。防非典、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于秀珍都慷慨解囊,妇联的“春蕾计划”助学活动,8名贫困女童认识了这位下岗阿姨;朋友有了困难,1000、2000、5000,从不吝啬。几年来,10万多元就这样被于秀珍“送”了出去,一个名字也被叫响了,她的捐款化名于会力。很多人知道于会力,却并不知道于秀珍。

  然而这远不是终点:奥运会期间,于秀珍出资3000多元制作了2000多个环保布袋,捐赠给所在的中山居委会,委托居委会发放给群众;商河县的12名贫困孩子至今还只是知道在遥远的即墨有个善良的于阿姨在帮助他们重新回到学校,除了照片,他们还不曾握过于阿姨的手;天冷了,她把市场上买来的新被子和儿子几乎没有穿过的毛衣、羽绒服打包运往了灾区;即墨市供电公司被她的事迹感动,得知她本人是住在棚屋中救助别人,职工们自发捐助3万元,要为于会力建起新房。于会力在小叔子的帮助下只花了2.5万元就盖了一个简单的房子,她用剩下的5000元作为启动资金,由即墨市红十字会为她命名了全市第一块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基金--“于会力爱心基金”。创立以来,已经捐助贫困学生、残疾人27000余元,加上此前以“于会力”这个名字捐出的各类慈善款物累计达36万余元。“‘于会力’,就是要汇集起更多人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于秀珍说。于秀珍用“于会力”这个名字,默默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一个下岗职工回馈社会的心愿。

  2010年她获得了“感动青岛”十佳新闻人物,在颁奖典礼的现场,她郑重地向全市人民许诺:“将把慈善事业永不停歇地传递下去。”她是微薄的尘土,却有着兼济天下的胸怀;她是一束草根,却奋力展开枝叶为孤苦无依者撑起一片天空。她以无边的大爱,召唤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与她同行。

责任编辑: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