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山东网

曲连君:“爱心妈妈”14年无偿资助贫困学生

发表时间:2013-11-30来源:大众网
字体:[][][]

没有万贯家产,但她却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羸弱的肩膀,为7名贫困失学少年托起了希望的太阳。王庆忠、刘洪福、陈立柱、初莹……谈起自己曾经资助过的孩子们,45岁的曲连君一脸幸福的笑容。

    没有万贯家产,但她却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羸弱的肩膀,为7名贫困失学少年托起了希望的太阳。十多年来累计捐款捐物10万元之多。她的慈善事迹就像一朵隐藏在绿叶丛中的鲜花,默默地在胶东大地释放着幽香,感动激励着更多的人投入到捐资助学事业。她就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质量监督站职工曲连君。

  播撒真爱 点燃希望

  在家排行老大的曲连君姐妹四人。儿时由于家境贫困,她早早就辍学在家务农,供两个妹妹上学。或许正是这份经历,让曲连君拥有了一颗善良悲悯的心,陪伴她在日后的生活里播撒真爱,为陌生的孩子慷慨解囊。

  王庆忠、刘洪福、陈立柱、初莹……谈起自己曾经资助过的孩子们,45岁的曲连君一脸幸福的笑容。“他们当中最大的立柱已经29岁了,我从他上初四的时候开始资助他,看着他一天一天长大,心里比什么都高兴。”曲连君笑着说。

  这么多年过去了,过往的辛苦和艰难早已化为眼前的无比欣慰。只有曲连君和这群孩子们知道,他们曾经经历过怎样的铭心刻骨,怎样的自强不息。

  听说陈立柱的情况是在1996年。那年秋天,父母双亡、仅靠年迈爷爷照看的陈立柱面临失学。曲连君听说后,便连续几天熬夜为孩子织好毛衣,与丈夫赶到海阳探望他。虽然事先有过想象,但曲连君说她还是没有想到立柱家的处境会如此困难。“爷爷体弱多病,立柱穿的毛衣和运动服都露出了胳膊,一看就是穿过好多年了。”曲连君回忆说,看到又黑又瘦的孩子,她和丈夫都心疼不已。临走前,她为孩子留下了亲手织的毛衣、文具和500元钱。

  回到家后,陈立柱渴望上学的眼神一直在曲连君眼前浮现。她知道,立柱需要的,是持续的关心和帮助。也就从那一刻起,曲连君内心再也放不下立柱。此后,从高中到大学,立柱上学的学费、生活费都由她来操持。

  2000年,争气的陈立柱考上省内一所大学。高兴之余,曲连君开始为他筹集学费、置办外出上学物品。由于是开学第一学期,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加起来需要7800元,曲连君毫不犹豫地为立柱交上了这笔在孩子看来根本无法筹到的“巨款”。开学那天,曲连君又请假带立柱坐上火车,来到学校给他买衣服、文具,甚至是被褥、蚊帐,嘱咐立柱好好跟同学相处,生怕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受委屈。

  14年了,从她资助第一个小学生起,这份爱就从未停止,这份坚持,也从未因生活的困厄而被打断。

  “抠门”妈妈 简朴生活

  曲连君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从舍不得上医院看。280元的拍片费用,让犹豫不决的她在医院大厅走了几个来回,最后还是决定不拍了。“后来是丈夫硬逼她一起去拍了个CT,拿药回来。不然的话,她还得这么一个人捱下去。”她的同事介绍说。

  这就是曲连君,为别人付出时从不计较,对待自己的生活却近似于“抠门”。其实,这几年家里的生活已经宽裕多了。曲连君的丈夫刘玉强前些年下岗在家,现在在开发区做车辆维修,每月也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可曲连君一家人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好多少。

  “她是太不会照顾自己了。”刘玉强有些心疼地告诉笔者,妻子很多衣服都穿了多年仍不舍得扔。每顿的剩菜剩饭都留到下顿吃,有时候自己实在心疼她买回好吃的,曲连君还总要分成几顿吃,或者放到冰箱里留给假期来看她的孩子们。

  采访中,刘玉强还向笔者讲述了一件小事:一次,有些感冒的曲连君不爱吃饭,看到路边卖西瓜的,特别想吃,可犹豫再三,她还是没买,只回家跟他提了几句。两天后的晚上,曲连君抱着一块西瓜兴冲冲地回家。刘玉强一问才知道,这西瓜是超市处理的,一块西瓜总共才花了1.08元!

  提起这件事,曲连君笑得跟孩子一般。她说:“能吃就行了,不然又要花冤枉钱。”令她感到欣慰的是,乖巧的女儿受她影响,从小就知道省钱,对别人却毫不吝啬。曲连君告诉笔者,女儿的压岁钱和零花钱从不乱花,等到妈妈资助的哥哥姐姐来了,女儿就把钱分给他们,或者为他们买文具和衣服。

  如今,在浙江上大学的女儿依然如初。大一那年的生活费,女儿每月只花320元。心疼不已的曲连君便打电话强迫女儿将每月生活费增加到400元,女儿电话那头的声音,却让她泪流满面:“妈妈,我少花一点,你就能攒下钱来资助更多的孩子……”

  与曲连君俭朴生活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蒙阴的王庆忠得到她长期资助得以完成学业;栖霞的刘洪福一家来烟台看病,曲连君将他们接到家里,又是垫付医药费,又是购买衣物,一次就花去了两个月的工资;除了立柱,曲连君还在资助远在重庆上大学的福山女孩初莹。

  这是奉献 更是快乐

  14年的一如既往,不仅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信念。采访时,曲连君的脸上写满幸福与欣慰。她说资助这些孩子,她从未想过要索取回报。看到孩子们健康地生活学习,她就已经很快乐、很知足了。

  这么多年来,家人因心疼也曾埋怨过曲连君,劝她多爱惜自己,但看到快乐充实的她,这份埋怨也渐渐化为理解和支持。曲连君说,最难的时候是在2004年。那时家里刚贷款买上房子,资助的学生有的上大学,有的念中学,也正是急需要钱的时候。虽然家里生活困难,但想到这些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放弃而改变命运,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实在没辙的时候,她就先跟父母或者姐妹们借钱,给上学的孩子们垫付上生活费。

  这份快乐,也因为收获到感应和共鸣让曲连君激动不已。2000年送陈立柱上大学时,曲连君想给立柱申请个勤工俭学的岗位,便独自去找立柱的老师。“我是孩子的阿姨,这个孩子家境贫寒,需要帮助……”听完曲连君的讲述,老师们立刻被这位“爱心阿姨”的善举感动,表示会在校园中多帮助立柱,请她放心。“当时我听完这句话就哭了,我觉得心里很充实、很高兴。”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曲连君依然忍不住热泪盈眶。

  如今,曲连君最期待的时候就是每年的寒暑假。每到这时,她资助的几个孩子就会来到家里看她,陪她聊天,帮她干家务。“今年暑假回来3个孩子,加上我女儿,家里可热闹了!晚上孩子们打地铺睡觉,白天我带他们出去逛逛。马上又要放寒假了,我又能见到这群孩子了!”想到这,曲连君兴奋不已。

  大爱无声 温暖相随

  “如果起初是因为同情,现在则是放不下这些孩子了。”谈起10多年的资助经历,曲连君轻描淡写。而这份无声大爱早已流淌在她生命里,感动并感召着更多的人。

  已经75岁高龄的婆婆,看到儿媳慷慨资助失学少年,也受到了感染,决定和她一起钩手套卖钱寄给孩子们。老人眼花,不比年轻人,但仍坚持“作业”,希望能减轻儿媳的压力,也给贫苦的孩子们送上一点心意。

  曲连君单位的许多同事,在她的带动下,自觉加入到资助行动中来。在她办公室的抽屉里,一本陈旧的记事本引起了笔者的注意。“……20元……50元……”尽管对自己的资助金额从不做记录,同事们奉献的爱心,曲连君却细心地记录了下来。她说等受资助的孩子长大了,她会把这些好心人的名字告诉孩子,让受助孩子在感恩中拥抱生活,珍惜生活。

  2008年汶川地震后,曲连君又有了领养灾区孤儿的念头,并得到了家人支持。当时很多人都劝她要考虑清楚:好多灾区孤儿因伤残疾,领回来可能意味着要养一辈子。不过这些规劝都没能让曲连君改变主意。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和丈夫辗转于开发区和福山区,虽最终没有领养成功,她还是和丈夫为灾区孩子汇去了善款。

  “麦子笑着度过一生,甘心把一切贡献出来,给飞鸟,给世人。年复一年的循环,从麦苗青青到麦浪滚滚。”

  这是烟台第二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烟台人民赠予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们发自内心的敬意。

  让我们记住曲连君,记住如她一样视人如己、默默奉献却甘于平凡的那些拥有黄橙橙灿烂人生的人们。

责任编辑: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