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长期与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打交道,对于小额信贷,他们也 有自己的担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怕”。 一怕小额农贷发放时“千手观音”,收贷时“独臂将军”。推广 农户小额信贷是一项涉及面广、牵涉面大的社会工程,一个乡镇要发 放成千上万户小额农贷,靠2至3名信贷人员把关显然力不从心。一些 参与评定工作的干部或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或碍于朋友和亲戚的情面, 为达不到信用等级条件的农户乱开口子,少数未参与评定工作的干部 也打招呼要求高抬贵手、网开一面,无原则地干预信贷人员的发放工 作,这些管放不管收的行政行为,无疑加大了信贷人员贷款催收的难 度。 二怕支持了不对路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终要 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由于一些推广到农村的项目良莠不齐,农 民投入的盲目性较大,加上少数乡镇干部不结合本地实际,急功近利, 贪大求全,大搞“面子、政绩工程”,使一些地方的产业化有一哄而 上的趋势,农产品雷同,导致供过于求,物贱伤农,使本不富裕的农 户雪上加霜,无力还贷。不但加大了信贷资金风险,更严重的是挫伤 了部分农民投资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贷款推广难度。 三怕放款时小心谨慎,收贷时百密一疏。对农户小额信贷也基本 上追求“零”风险。虽说农民绝大多数淳朴、诚信、有借有还,但其 中也有“钉子户”、“赖账户”,况且农业是弱质产业,抵御自然风 险、社会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信贷人员总有人算不如天算的 时候,一旦贷款逾期,就必须面临全额赔偿的尴尬处境。 解决基层信贷人员的“三怕”心理,既要求地方党政干部提高对 小额农贷的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少干预信贷人员放款,也要求农 村信用社决策层准确掌握信息,找准选好支持产业化的切入点,并迅 速建立一套合理界定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信贷责任的考核机制。只有逐 步消除信贷人员“三怕”心理,才能够使他们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 “三农”,创造效益。 (龙启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