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能源频道>可再生能源
站内搜索:
发展太阳能事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2007-04-19 07:30:00 作者: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费云良

  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正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社会。寻求绿色替代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太阳能的利用和开发,为破解能源和环境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光明的前景。
  传统化石能源的局限性,是造成能源和环境问题、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煤炭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大规模使用,对于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化石能源也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需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成为人类文明永续进步的障碍。
  化石能源是经历数亿年的化学变化而缓慢形成的,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而人类生产和生活对能源的需求则成几何级数增长。据统计,按现在的需求和开采速度,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仅可供开采43年,天然气63年,煤炭231年。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化石能源新增储量的不断减少,能源价格持续上涨,预示着全球能源危机时代正逐步到来。我国是资源禀赋比较差的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尤其突出。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石油探明剩余可采量为23亿吨,仅可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量为630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煤炭剩余可采量约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能源供应越来越多地依赖国际市场。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1.36亿吨,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全年原油消费量的35%以上要靠进口解决。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也是由传统能源消耗造成的。据统计,每燃烧一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为2.6吨。目前,全世界每年因消耗煤炭、石油向空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达60亿吨,超出地球生物圈能够吸收量的一倍,温室效应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同时燃烧化石燃料,还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从我国情况看,化石燃料在一次能源中占94%,电力供应的75%来自煤电。因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对我国的环境也形成了巨大压力。
  我省也面临同样的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目前全省煤炭储量310亿吨,经济可采储量只有40多亿吨,如果按年产原煤1.5亿吨计算,只能开采不到30年。在环境保护方面,虽然近几年我们采取各项措施,加快燃煤机组脱硫改造力度,推进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但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治污任务越来越繁重。2005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200.3万吨,烟尘排放量61.9万吨。其中,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52.7%和36.7%。严峻的能源环境形势,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可持续利用的绿色替代能源。
  开发利用太阳能,是破解能源和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之一
  太阳能以其储量的“无限性”、存在的普遍性、开发利用的清洁性等优势,已经成为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人类社会理想的替代能源。
  首先,太阳能具有储量的“无限性”。太阳每秒钟放射到地球的能量高达8×1013kW,相当于6×109t标准煤。按此计算,一年内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总量相当于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探明储量的一万倍。我国大多数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太阳能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太阳的寿命至少尚有40亿年,对人类历史来说,太阳能源源不断供给地球的时间可以说是无限的。
  第二,太阳能具有存在的普遍性。虽然由于纬度的不同、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太阳能辐射的不均匀,但相对于其他能源来说,太阳能对于地球上绝大多数地区具有存在的普遍性,可就地取用,不需要运输。这就为常规能源缺乏的国家和地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美好前景。
  第三,太阳能具有利用的清洁性。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太阳能的使用不会带来其他资源的消耗,没有核污染安全问题,不会产生任何废气物排放。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可以大幅度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耗,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减少环境污染、弱化温室效应、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前,开发利用太阳能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各国政府均在积极研究制定和推行太阳能利用战略,太阳能产业和市场正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
  有关专家和机构预计,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将取代其他能源,跃居使用量首位。可以说,21世纪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纪、太阳能的世纪。
  我省太阳能利用成效显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太阳能产业发展和推广利用基地,为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助力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制定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措施,促进了太阳能利用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制造中心,集热器推广面积累计达到9000多万平方米,占世界总量的60%,覆盖4000万家庭约1.5亿人口。
  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制定了《生态省建设规划》和《新能源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各类新能源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去年我省太阳能热利用行业总产值达45亿元,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的20%左右,年均增速超过30%,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太阳能热产业发展和推广利用基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形成了世界级太阳能热产业聚集区。我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太阳能热企业达200多家,年热水器生产能力达100万台,高硼硅供应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真空集热管占行业高端市场70%以上的份额,是全国乃至世界太阳能热原料和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二是培植出一大批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我省力诺瑞特、皇明、桑乐、亿家能四家企业销售量位居全国前10位,其中力诺、皇明销售额均超过了10亿元。在品牌评比中,力诺瑞特、皇明、亿家能三家入选首批太阳能行业内的“中国名牌”,在全国七家中我省占三家。皇明是太阳能行业惟一的中国驰名商标。
  三是具备了较高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开发能力。我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真空分体技术、太阳能高温发电技术、自清洁镀膜、光电BIPV技术、太阳能海水蒸馏淡化技术、太阳能空调等技术,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四是加快了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步伐。我省太阳能产品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制造工艺、高水平的性价比,已远销到欧洲、美洲、非洲、澳洲、东亚、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太阳能产品出口总额达2400万美元。
  五是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到2006年,全省已累计推广太阳能热利用产品1500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最近15年、北美最近30年的推广总量。生产销售的集热管累计长度近15万公里。全省太阳能热利用相当于年节电108亿多度,节煤2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85万吨、二氧化硫5万吨。
  但也应看到,在太阳能利用和发展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开发太阳能资源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充分。在规划制定、项目审批、资金支持等方面,对太阳能应用的重视程度还低于常规能源。二是缺乏完整配套的太阳能应用激励政策和具体措施。太阳能产业发展和居民应用太阳能得不到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补贴,太阳能产业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三是科技投入欠账较多,科技攻关成效不明显。太阳能利用领域的关键技术多为国外公司垄断,光伏应用等技术瓶颈一直没有实现突破,阻碍了太阳能产品的推广应用等。
  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强化政策措施,促进太阳能利用事业的加快发展
  我省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全省近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太阳能年总辐射值相当于731亿吨标准煤。同时,我省产业基础好、社会认同度高、科研技术力量雄厚,太阳能产业发展和开发利用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山东太阳能发展的思路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多方面的力量,采取市场、法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快体制和科技创新步伐,推动太阳能事业的快速发展,努力构建完备的太阳能生产体系、推广利用体系、政策扶持体系,不断提高太阳能替代传统能源的比重。到2010年太阳能对传统能源替代量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将达到2%以上,到2020年达到5%以上。
  要突出重点,力争实现两个突破。一是在太阳能热产品推广利用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发展平板集热器、玻璃真空集热管以及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软件和硬件,进一步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巩固我省太阳能热利用领域的领军地位。力争到2010年、全省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和生产量分别达到3750万平方米和750万平方米,到2020年分别达到7500万平方米和1125万平方米。二是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化上实现新突破。支持太阳能企业和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技术攻关,提高光伏发电技术的国产化率。适时开展城市建筑物屋顶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逐步推广到各类工业、商业和民用建筑。2010年前,在沿海城市实施“光伏屋顶计划”,建设与建筑物相结合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到2020年并网光伏发电和其他商业太阳能发电应用达到20万千瓦。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能源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支持,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重点抓好三大环境建设。
  (一)强化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要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制定推进太阳能应用的激励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农村或贫困地区应用太阳能给予专项补贴;通过吸引各类专业人才来我省创业,促进国内外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通过建设部门的行业管理和监督,加强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国家相关能源政策的落实。
  (二)增加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增加太阳能投入的融资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不同模式的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热、太阳能空调、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等应用示范工程。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有机统一,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太阳能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技术攻关,突破阻碍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要通过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不断降低太阳能产品成本,提高产业化水平。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使用太阳能的良好舆论环境。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做好太阳能应用的宣传工作。通过举办太阳能应用展览会等形式,大力推广太阳能产品,提高公众对太阳能的认知程度,增强全社会应用太阳能的意识。房地产开发等与太阳能应用密切相关的行业和企业,要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太阳能专业知识培训,积极拓宽太阳能应用领域。要尽快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更加重视资源环境问题,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太阳能是最理想的能源

  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向宇宙空间辐射。太阳每秒钟释放出来的能量是3.73×1017兆焦,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亿吨标准煤,如果照射40分钟,就能满足全人类一年的能量需求。太阳已经存在了50亿年,它仍会继续存在50亿年,它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全人类所共享的。

  世界利用太阳能在行动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协定各国均在采用绿色开发机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为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中国是世界太阳能利用第一大国

  到2006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运行保有量达到900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万平方米,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
  2006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年产值达200多亿元,销售额达300多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全行业提供就业机会约100多万个。并且已经形成了玻璃原材料加工、全玻璃集热管和热水器的加工、市场营销服务、机械加工装备、零配件生产等配套的产业链。
  影响最大:2006年推广面积9000万平方米,占世界总量的60%。
  贡献最大:提供60万个就业机会,累计替代常规能源达2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能力达5亿吨。
  最适合中国国情:最接近人们的生产生活,最易被国民接受。
  普及程度最高:城市的普及率达到25%左右。
  自有技术含量最高:自有技术占95%以上。
  最经济实用:投入产出最高,综合成本不到国外的一半。
  政府社会负担最轻:是新兴产业,政府和社会没有负担。

  向屋顶要能源

  中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建筑内居民能耗比例持续上升,到2020年,建筑内能耗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用电高峰期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运行,“向屋顶要能源”势在必行。
  一台120升的太阳能热水器为社会作出的贡献
  一台120升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为2m2,每年产生的热量为6296MJ,每年能够节省1000度电,折合人民币500元;每年能够节省499公斤干木柴,相当于减少砍伐8棵大树;每年能够节省400公斤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公斤。
  中国有13亿人口,大约3.5亿家庭,若每户每日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供应60℃的热水120升,每年可节省1050亿度电。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

  在政府、太阳能行业、建筑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加快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步伐。国家发改委同联合国基金会组织的UNF热水器项目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浙江、云南和广西等七个省市区建成了12个太阳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结合的试点,并催生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的出台。
  太阳能应用的未来
  太阳能是未来人类最理想、最安全、最环保、最适用的替代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将使太阳能应用的效率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扩大、成本不断降低。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必将开辟新的能源领域,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最终将人类带出传统的燃火时代。
  可以设想,随着太阳能利用技术的逐步成熟,在未来社会中,人们将居住在利用太阳能取暖制冷的生态建筑中,通过全球电网使用由光伏电站提供的电力,乘坐以太阳能制氢为动力的交通工具……
  那时,天空将重现蔚蓝,资源将不再短缺,国家之间关系将更加和谐,人类将进入一个清洁高效的太阳能社会。

编辑: 李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