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能源频道>08新版>煤炭
站内搜索:
清水流过的地方
——兖矿集团鲁化污水处理纪实
2008-08-24 14:43:00 作者:吴玉华 赵鸿宇 兖矿集团新闻中心宣传新闻科

  小沂河是紧邻鲁化的一条季节性河流,沿着银练般洁净的溪水溯流而上,会看到河两岸茂盛的水草和各色鲜艳的野花,再往上游走,就会找到一条小支流的源头——鲁化污水处理厂。记者了解到,这套污水处理工程共投资1.4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国内化肥行业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污水处理工程。“打造绿色鲁化,我们不惜余力。”鲁化厂长褚宏春表示。

  水,与煤化工有不解之缘。化工生产需要大量的洁净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因含杂质太复杂而最难治理。含有大量氯化氨的污水是化肥厂的心头之疼,全国化肥厂对此都没有有效办法治理,鲁化也不例外,碳酸钾厂因此被关停了三个月。

  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国内碳酸钾生产普遍采用离子交换法生产工艺。该工艺是上世纪70年代初鲁化与曲阜师范大学联合开发的,因该工艺能够综合利用合成氨厂的副产品氨水、二氧化碳,且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投资少、效益高等优点,于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随着碳酸钾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国家对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离子交换法生产碳酸钾工艺的缺点明显暴露出来。“每生产1吨碳酸钾产生约50吨含1%氯化铵的废水,浓度低不易回收,只好随废水排掉。”鲁化一技术人员介绍说,“排掉废水不仅造成原料、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使受纳水体受到氨氮污染。”

  作为一项国际性难题,氨氮废水的处理也是制约碳酸钾企业扩大产能的重要因素。鲁化致力于该项目攻关,与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长期合作试验,于2001年投资1400万元建设了1.2万吨/年的氯化铵回收装置,2002年达到设计能力。但随着碳酸钾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现有的氯化铵回收装置不能满足生产需求,2003年又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更先进的膜法氯化铵废水综合治理装置。该装置是国际上第一套采用膜集成处理和多效蒸发相结合的工艺路线,通过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进一步浓缩回收处理低浓度氯化铵废水,生产固体氯化铵产品,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自2004年2月投运以来,鲁化废水中全部淡水和溶解的氯化铵回用率达到100%,实现了碳酸钾生产中氯化铵废水的零排放。

  在鲁化气化分厂,记者看到职工正在对排水地沟进行整改。分厂负责人说,这里要新上排污管道200余米,污水泵三台,气化装置所产生的黑水、火炬水封槽污水池内污水、现场各机泵的冷却水,全部汇集至渣池,经过冷却沉淀经污水泵全部送至102沉淀池或污水处理厂,“这样我们就能实现零排放。”他说,处理一吨化工污水大概需要4元钱,费用很高,最节能环保的做法就是污水“零排放”。

  记者同时了解到,合成氨分厂针对净化机泵冷却水、合成厂房内地沟排放的废水全部进行集中回收,补充到102循环水,分厂内主要地沟均实现了“零排放”的目标;甲醇分厂对生产工序各类废水进行收集、回收和再利用,氨氮、COD等污染物大幅度减少,甲醇工序生产废水实现了“零排放”。

  水是宝贵的资源,一点一滴都不能浪费。鲁化一方面投入巨资进行污水处理,一方面千方百计减少污水排放。环保治理的长效机制开始在鲁化建立起来,“零排放”评比活动在全厂开展,通过严格实施“清污分流”,强化水的重复和综合利用等措施,减少生产用水量和废水产生量。根据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开展“五冒”治理活动,提高监督控制水平,及时调整厂内监测频率和监测点,实行全天24小时跟踪监测,发现问题立即反馈和调整,确保达标排放;建立环保日分析、周总结制度,对各单位环保控制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或制定应采取的措施,并要求责任单位落实专人督办,限期整改;强化对各类排污行为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的检查,发现构成环境污染隐患的,向隐患责任单位送达《环境污染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责任单位立即组织整改;根据“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将环保考核当月处罚的资金全部用于当月奖励,激发各排污单位加强环保管理和污染源治理的积极性。
2007年,净化Ⅰ、甲醇界区、尿素Ⅰ、尿素Ⅱ工序、热电界区、气化分厂空分工序、气化工序等七个工序实现了零排放。今年,鲁化继续推进零排放工作,实现净化Ⅲ、尿素Ⅲ、钾盐公司等全厂剩余界区的“零排放”。

  鲁化地处山东省南部,属于干旱缺水地区,其生产、生活用水主要开采羊庄盆地的地下水。国家确立南水北调工程后,鲁化恰位于工程东线中部。鲁化认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是一次绝好的机遇,可以彻底改变鲁化用水紧张的现状,可为鲁化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证。

  一方面,鲁化需要大量优质的水资源,另一方面,鲁化的污水若处理不好,则会对南水北调的水源造成污染。鲁化决定先“治水”再“用水”。2006年,鲁化投资1.04亿元,建设了目前国内化肥行业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污水处理工程,主要对外排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合并处理,处理后废水大部分回用。

  污水处理厂负责人介绍说,污水处理工程由华东理工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采用先进的A/O工艺和双膜法处理工艺,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26000立方米/日,回用水规模为20000立方米/日,处理后水质达到《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其中大部分水回用于生产系统作为循环冷却水补水和锅炉系统补水。

  “2007年7月1日投产后,环境效益显著,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和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他说,“对我国煤化工行业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将起到积极示范和带动作用。”目前,这套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9000立方米,若达到设计规模,鲁南煤化工基地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处理。

  蒙蒙细雨中,记者登上高大的污水处理塔。在一个巨型的污水池里,几股污水像几条乌龙在纠缠、翻滚,翻腾的污水中可看到些许杂质和细小的微粒。在另一个同样巨型的水池里,污水已经清亮了许多。几番处理后,部分洁净的水顺着小河潺潺流去。“这些水可以当纯净水卖了,80%被我们当成锅炉用的软水。”一位工作人员指着欢快流淌的水,笑着说,“清水流过的地方,必定鲜花盛开!”

编辑: 王秀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