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连载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能源频道>08新版>媒体报道
站内搜索:
八巨头重构煤炭行业“2010格局”
2008-09-04 11:21:00 作者: 来源:投资者报

  “2010年底,新组建1~2个以优势煤矿企业为主体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全国年产量达1亿吨以上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要达到6~8个”,这是日前发改委向各产煤省份政府及其他各部门发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中所确定的行业重组目标。

  《意见》确定的重组目标还包括,河南省、山东省及安徽省2010年各产生1家年产达1亿吨的企业;山西省组建3家年产逾1亿吨的煤炭企业。

  根据《意见》中重组目标的区域分布,并且,通过对各区域煤炭企业规模的分析,我们认为,《意见》确定的到2010年的8家产量1亿吨以上级煤炭企业集团很可能以图1所示的8家煤炭集团为主体,通过兼并重组而形成。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意见》未提及河北省重组目标,但据《投资者报》的了解和分析,重组后的冀中能源集团也有望在两年后跻身于亿吨级煤炭企业集团之列。尽管重组对象均为煤炭集团,但对煤炭企业上市公司来说,集团注入资产并最终实现整体上市是必然趋势。

  目前,神华集团和中煤集团原煤年产量已达到1亿吨以上,由于《投资者报》预测中煤集团将被神华集团并购,因此在图1中未予列示。而山西焦煤、大同煤矿、潞安矿业、平煤集团、兖矿集团、国投新集集团以及冀中能源集团,这7家企业有望经过一系列重组兼并,在2010年有望跻身超亿吨煤炭集团之列。

  神华将并购中煤做大龙头

  谁将成为未来“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主体”,神华集团,还是中煤集团?我们推测,最有可能的是神华集团与中煤集团合并后的新集团。

  根据国资委2007年的规划,“到2010 年,中央企业将从现有159 家缩减到80 家到100 家”。而至目前,中央企业仍存155家,对此,李荣融在近期特别强调要加大重组的力度,这意味着央企整合的步伐正在加快。

  关于央企整合另一目标是,到2010 年时培养出30~50 家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企业集团。煤炭,作为中国第一能源产业,我们认为到2010年至少应有一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

  神华集团,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集团,尚未进入世界500强。该集团2007年营业收入为1050亿元,而2008年世界500强的进入门槛为167.88亿美元,如果能合并中国第二大煤炭企业集团??中煤能源集团,按照2007年营业额计算,新组建的煤炭集团销售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这将使新集团位居世界500强的第350名左右。

  山西:焦煤、同煤、潞安三足鼎立

  《意见》中,山西省至2010年将有3家产量超过1亿吨的煤炭企业集团,这一目标再次明确了该省作为中国第一煤炭大省的地位。2007年,山西省原煤总产量达到6.4亿吨,同比增长10.12%,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25.24%,继续高居全国首位。

  山西焦煤、大同煤矿以及潞安矿业是目前山西省原煤产量最高的三家煤炭企业,2007年原煤产量分别为6582万吨、6550万吨以及3718万吨。

  据国内媒体此前的报道,山西省已经展开相关重组工作,该省将在今年重点推进大同煤矿与左云县、大同市南郊区,山西焦煤与古交市、太原市万柏林区,潞安矿业与宁武县、襄垣县相关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

  由于较多的煤矿资源和生产没有纳入上市公司,因此,这三家煤炭集团对应的三家上市公司,西山煤电、大同煤业以及潞安环能,在A股煤炭类上市公司中的地位并没有它们的大股东那么显赫,2007年,3家上市公司在该行业28家公司中销售额排名分别为第6、第8和第12。经测算,这3家公司平均有68%的原煤产能没有进入上市公司,其中,西山煤电为76%,大同煤业为73%,潞安环能也达到了45%。

  这3家公司中,大同煤矿承诺2014年之前将集团煤矿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西山煤电作为大股东旗下唯一资产整合平台,注入预期也较为明确;潞安环能则在2006年承诺5~10年内将煤炭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如果相关承诺能够得以顺利实施,新增产能将明显促进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

  河南:平煤集团

  河南同样是产煤大省,2007年该省原煤总产量为1.93亿吨,居全国第三位。目前,河南省重点大型煤炭集团包括平煤、郑州煤炭、义马煤业、永城煤电、焦煤以及鹤煤等六大煤业集团。其中,平煤集团2007年原煤产量为3743万吨,是河南最大的煤炭集团。因此,河南省煤炭集团的做大做强,必然从平煤开始。

  早在2005年,河南省就启动了省内煤炭企业重组计划,按照当时的方案,河南省内的六大煤业集团将逐渐整合周边的煤炭资源,并最终实现六大煤业集团的合一。但最终因为各方利益难以调和,方案未能如期实施。不过,行业内重组整合的趋势却不可逆转,平煤集团理应顺势成为产量亿吨以上的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

  平煤天安是平煤集团旗下惟一的煤炭资产整合平台,2007年产量为2600万吨,实现收入110.6亿元。平煤集团承诺,在3~5年内将所属全部煤炭业务与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若平煤集团在2010年达到1亿吨的原煤产量,并且,集团全部煤炭资产顺利注入上市公司,平煤天安的产量将是目前的4倍以上,公司业绩也将获得爆发式增长。

  山东:兖矿集团

  根据山东省在4月份召开的省能源工作会议,该省将尽快组建山东煤炭集团。而根据此前媒体的相关报道,山东省国资委计划将下属的7家省属煤炭企业整合成一个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并且,兖矿集团被定为整合重组的龙头。与平煤集团一样,由于利益关系复杂,重组进展不大。不过,整合重组依然是大势所趋。

  2007年,山东省原煤产量为1.37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兖矿集团的产量则达到了3501.5万吨,占全省的25.56%,远领先于省内其他企业,因此,兖矿集团几乎是山东省煤炭重组主体的不二选择。

  作为兖矿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兖州煤业2007年实现销售额165.96亿元,在煤炭行业所有上市公司中居第3位,仅次于中国神华和中煤能源。若兖矿集团重组顺利并将全部煤炭资产注入上市公司,2010年兖州煤业总产量将是目前的3倍之多,销售额也将以相当的幅度大幅增长。

  安徽:国投新集

  安徽省2007年原煤总产量为9370万吨,在全国各省份排名仅居第9位。但是,安徽省是华东六省一市煤炭产量最大的省份,鉴于此,国家能源局将安徽省煤炭企业的重组整合置于相当重要的位置,旨在保证长三角经济区对能源的重要需求。

  作为目前安徽省内最大的煤炭集团,淮南矿业集团2007年原煤产量达到3632.72万吨,而该省第二大煤炭企业??国投新集集团目前的年产量为2854万吨,两家公司距亿吨目标相去甚远,因此,不排除淮南矿业与国投新集集团进行合并组建新的煤炭企业集团的可能性。

  合并后,国投新集将作为集团旗下惟一煤炭资产整合平台, 2007年产量仅为1010万吨,销售额36.64亿元,若集团的全部煤炭资产得以顺利注入,公司业绩存在暴增的可能。

  河北:三煤矿合成冀中能源

  目前,河北省煤矿企业的整合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今年6月份,金能集团(上市公司金牛能源之控股股东)已与峰峰集团合并成冀中能源集团,金能集团2007年原煤产量为2125.8万吨,峰峰集团也达到了1282.7万吨,由此,合并后冀中能源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级的煤矿企业。

  今年6月份,原开滦集团董事长杨中被撤销党委书记和董事长职务,由峰峰集团原董事长张文学接任。结合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信息,我们推测,冀中能源下一步的并购目标将是开滦集团,由于开滦集团的原煤产量目前已经达到3072万吨,因此,整合开滦集团后的冀中能源原煤总产量将超过6000万吨。尽管在《意见》中并未提出河北的煤炭企业集团重组目标,但我们认为,冀中能源集团也将有望在2010年进入亿吨级煤炭企业集团之列。

  金牛能源发布公告表示,金能集团与峰峰集团联合重组协议中未涉及任何将峰峰集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事宜,并承诺3个月内不存在相关的计划。不过,我们认为,资产证券化是必然趋势,整体上市仍是可以预期的。

  煤炭生产集中化趋势明显

  实际上,自2005年以来,我国煤炭生产集中化程度正愈发明显。2005年,全国前4大煤炭集团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为16.09%,前10大企业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为26.14%;而在2007年,上述两项比例分别提高至18.62%和28.31%。

  煤炭生产集中化的优点在于规模优势形成的单位开采成本降低、优质企业带动下的安全隐患降低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因此,煤炭生产集中化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各主要产煤大省以及跨地区的煤炭企业整合重组也势在必行。

  煤炭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以及明确的重组预期,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在两大因素的刺激下,行业整体业绩有望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

编辑: 王秀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