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我们已经不生产了。”淄博生物柴油厂一工作人员在回答记者关于生物柴油产销情况的提问时,声音颇有些不耐烦。
淄博生物柴油厂的境况,是山东生物柴油行业发展困局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生物柴油在山东渐成气候,据不完全统计,省内已经形成的生物柴油年产能超过40万吨。但由于规模、技术、原料,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原料价格的不断攀升,发展陷入了“停滞”的尴尬境地。
生物柴油遇“坎”
生物柴油是优质化石柴油替代品,具有原料可再生、排放污染低等特性,被称为“绿色柴油”。生物柴油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较好的发动机低温启动性,良好的燃料性能,发展前景广阔。
生物柴油的原料有两类:一是小桐子、黄连木、油桐、棉籽等油料作物、林木果实,以及部分海洋藻类等水生油料植物,二是废弃动植物油脂。
“原料价格涨得太快。”嘉祥县聚发生物柴油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照琴说,他的公司是以大豆、菜籽油下脚料以及地沟油等生物废油为原料提取生物柴油的,过去原料价格低,也容易得到,效益比较好,“现在价格涨了一倍多,量也少了;过去一天生产二三十吨,现在只有10吨,效益一般。”
虽然是以企业自己的产品废料———棉籽油下脚料为主要原料,但地处广饶的山东华骜集团同样不乐观。“加工成生物柴油比较亏”,该集团副董事长朱其泉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们的原料也包括一部分“地沟油”,前两年“地沟油”没有涨价前,这方面的效益比较稳定,“现在不行了,不如作为化工原料出口。”
而很多企业则与淄博生物柴油厂一样,在原料价格一路上涨且来源不足的形势下,选择了停产、半停产。
产业体系亟待建设
困扰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一是成本,二是观念。如果原材料成本继续上升,目前的生物柴油企业将因为无利可图而陷入停产、倒闭;如果观念不发生改变,生物柴油缺乏政策支持,缺乏整体的发展规划,只靠各家企业单打独斗,即使技术成熟了,这个产业也没办法发展壮大。
事实上,目前遭遇生存困局的大多是以“地沟油”为主要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而分散、少量的原料渠道以及运输半径的限制,使目前这些以民间资本为主的企业,很难整合原料资源,实现规模生产,因此,通过相应手段,逐步建立餐饮等行业的废油回收体系势成必然。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全国生物柴油年产量已达到5万吨,而直到2006年底,我省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是空白。去年,我省涌现出四五家生物柴油开发企业,为山东的能源结构增加了一个新兴分支。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省能源工作会议上,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山东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提出,将通过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市场环境、加快产业体系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及其技术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全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使之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能源。一个量化的目标是,到2010年,投资6亿元,使全省生物柴油的生产规模达到10万吨,替代14万吨标准煤;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15万吨和20万吨,分别替代21万吨标准煤和28万吨标准煤。
业内人士认为,要使生物柴油健康持续发展,应当根据国情,利用沙荒地、盐碱地、山坡地等边际性土地,合理选育和科学种植以小桐子、黄连木、油桐等能源植物,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法,建设规模化原料供应基地,并组织力量重点创新发展以前述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