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官方网站
新闻信息
艺术节动态
新闻中心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资料查询
艺术节概况
艺术节活动
筹委会机构
齐鲁文化
综合服务
场馆建设
市场开发
旅游指南
建言献策

从观众到院团,市场意识入人心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王红军 时间:2013-10-30 09:21:00

  4天前,十艺节在青岛大剧院圆满落幕。一场场顶级的艺术盛宴,在山东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文化热潮。十艺节后,能否延续这种文化热潮?我省演艺界有关专家认为,十艺节激发了观众买票进剧场的热情,一个联结群众需求、精品创作与文化场馆之间的新机制正在形成,从观众到院团,深入人心的市场意识将进一步推动我省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需求井喷——

  从“潜在”转化为文化消费

  这些天,前来省博物馆和省美术馆的观众依然络绎不绝。无论是展品数量还是质量,十艺节两个美术大展都堪称近年来国内少有的“重磅级”艺术盛宴。而在文华奖剧目演出舞台上,“一票难求”的现象也是频频出现。

  十艺节组委会群文活动部部长李宗伟分析认为,人们有着巨大的潜在的文化需求,现在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文化消费了。“老百姓不是不需要高雅的文化鉴赏,而是原来不具备欣赏条件,现在有了一流文化设施、一流艺术内容,文化需求就以‘井喷’形式释放出来了。”

  而观众的“井喷”也给演艺人带来了思考。“在音乐剧《妈妈咪呀!》、昆曲《红楼梦》等剧目演出时,观众到处托人买票,这是品牌剧目、精品演出的影响。”山东演艺集团办公室主任林凡军认为,“观众不是不需要艺术,而是需要精品艺术。”

  从十艺节筹办开始,我省就以打造艺术精品为目标,大力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社会文化艺术创作工程和重点美术创作工程,建立完善了舞台艺术、美术创作等机制。

  十艺节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表示,我省有15台剧目获得“文华奖”,其中有3台夺得“文华大奖”,还有36件作品夺得群星奖,这为我们今后的艺术精品创作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也必将为到来的文化消费热提供精品支撑。

  改革攻坚——

  推动艺术院团“走向市场”

  一部舞剧《红高粱》,夺得青岛市第一个“文华大奖”;一出吕剧《李二嫂的新故事》,获得文华优秀剧目奖,也让潍坊市吕剧院重新焕发生机。正是凭借筹办十艺节的契机,我省国有文艺院团在改革中迸发出艺术创作活力,在市场上也有了大作为。

  2012年,潍坊市吕剧院和京剧院、歌舞剧院整合组建了潍坊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伟说,自改制组建以来,公司创作排演了一批精品节目,仅今年上半年新排复排的剧目就达到45个。

  有莫言原著和张艺谋电影在前,为什么要创排舞剧《红高粱》?青岛市歌舞剧院院长黄港表示,“改制后的青岛市歌舞剧院是面向市场的,我们亟须具有市场前景和影响力的演出项目,《红高粱》就是一个最好的机遇,一个最大的商机,我们怎么能够将其拱手相让?”

  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黄港曾面临5000万元高价转让舞剧版权的“利诱”。“《红高粱》是青岛演出史上投资最大的一部戏,我们抵挡住了这个‘诱惑’,打造出了独立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舞剧。”

  院团改革,不仅为文艺精品创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而且打开了演艺市场的大门。据青岛市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舞剧《红高粱》是青岛市首次捧得“文华大奖”,院团也计划进行国内和国外巡演,让经典《红高粱》再次走向世界舞台。

  市场整合——

  “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发展

  群众有文化需求,院团有艺术精品,而文化场馆架起了一座市场的桥梁。

  据了解,借助十艺节筹办,我省新建或改建了55处演艺场馆。如何确保这些文化场馆在十艺节之后得到有效利用?现在,全省不少城市演出场馆或加入保利院线,或加入中演院线,公共财政确保一定场次的公益演出,让市民看得起、看得上高水平艺术。

  同时,我省也积极打造属于自己的剧场院线。山东演艺集团副总经理于剑表示,在十艺节前夕,山东演艺联盟和山东剧场院线相继成立,全省首批21家剧场组成了剧场院线,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常态化的演出平台,抱团开拓广阔的演艺市场。

  这些年,我省文化市场不温不火,尤其是多年来流行的“要票”、“送票”之风,颇受演艺团体和真正喜爱演出的观众所诟病。而票务改革,也成为十艺节的一大亮点,取消向党政机关赠票送票,越来越多的人的观念在发生着转变。

  杜绝“赠票”,让市场检验文艺作品,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体现,也是简单的市场经济规律。林凡军认为,十艺节文华奖剧目演出的火爆,让演艺“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了大幅提升。

  “我们欣喜地看到,观众自觉自愿买票的习惯逐渐形成。”林凡军表示,十艺节后,我们要防止“赠票”、“送票”的反弹,“在用好十艺节票务系统的基础上,我们将推出不同主题的演出季活动,促进山东演艺市场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