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1月20日专电(记者魏梦佳、张先国)“莫作心上过不去之事,莫萌世上行不去之心。”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广西桂林桂剧团的桂剧《大儒还乡》让观众跟随垂暮孤忠的大儒“求真”之旅,体味那至清至纯、坦荡磊落的为人之理、为官之道。
19日,在宜昌市上演的桂剧《大儒还乡》为新编历史剧,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年逾古稀的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陈宏谋在告老还乡回桂林之前,到曾任职的陕西查看,得知自己曾奉命推行的种桑织绢之举,实为一起不符合当地实际、坑农害农的假政绩,而他所创 “秦绢”名牌也成了后继官员的造假工程。他痛切反思,毅然罪己,悍然犯上,由此演绎出君臣、师生、亲情的爱恨大碰撞。这位深受皇帝嘉赏的“大儒”,终未能以忠贞的“大儒之效”,回归他清纯无染的家乡山水。
桂林市桂剧团团长、导演刘夏生说,这台剧目有“四新”:故事新,人物新,舞台形式新,表演新。故事虽取材史料新编而成,其思想、寓意却与现实生活很贴近,人们看后会懂得如何为人为官。
大忠、大爱、大仁、大勇的“大儒”形象丰满、有个性,在历史的舞台上从没有过这样自责、自纠的清官形象。刘夏生说:“这是一部纠错的戏,一部纠正自己错误的戏,寓意只有敢于纠错的官才是好官,同时也为地方戏剧的现代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金碧辉煌的宫殿,绿衣婀娜的采桑女子,尤其是尾声中,雾气笼罩着的纱幔漓江上,蓑衣渔翁,点点渔火,都让整部戏美不胜收,悠远绮丽。刘夏生说,舞台利用大型屏风布景的开合进行时空转换,辅之声光电效果,使舞台布景的流动性和纵深感大大增强。
音乐成为此剧的一大亮点,这是桂剧首次采用管弦乐团伴奏,使配乐更好听、动情,而广西山歌与陕西信天游、桂剧与秦腔的对唱也让观众享受到了不同地域旋律的特色。演员在传统桂剧表演的基础上,融入了话剧、舞蹈等形式,使表演更生动、贴近生活。
据悉,自2004年首演以来,此剧已在各地演出360多场,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等多项殊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