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官方网站
新闻信息
艺术节动态
新闻中心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资料查询
艺术节概况
艺术节活动
筹委会机构
齐鲁文化
综合服务
场馆建设
媒体通道
旅游指南
建言献策

八艺节上的特殊看客

来源: 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官网 作者:  时间:2011-09-30 20:59:00

  12日晚,京韵大舞台,昆剧《邯郸梦》谢幕时刻,掌声雷动。
  60岁的朱世慧跳上台,抓住主角卢生扮演者计镇华的手,久久不放。这是“京剧第一丑角”,向“昆曲第一老生”的敬意,也是东道主所在地的艺术家,对国宝级演员的尊崇。
  对湖北从事艺术的人们来说,八艺节像一顿儿时的年夜饭——平时吃不到的珍馐,这次全端上了台面,何不大快朵颐,然后消化、吸收?
  作为艺术生产的参与者,这些人是八艺节特殊的看客。他们的生活,因为八艺节明显加快了节奏,也有了此前从未有过的欢乐与体验。
  赶集的人
  12日晚,《邯郸梦》演出,京韵大舞台剧院两条过道都站了不少人。“在这些观众中,很多都是湖北省文艺界人士,其中也包括参评、参演剧目的演职人员,他们集体观摩外地剧目,现场学习别人的长处。”一名剧场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省艺术馆内,来自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的志愿者詹学俊,守护着胡锦涛总书记的剪纸作品《回娘家》。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在两天前从另一个服务地点“流动”到这里。“没想到会看护《回娘家》,心里觉得特别神圣。”詹学俊说,他的专业是文化事业管理,这次八艺节在家门口举行,能亲身现场体验文化事业管理的方面,实在太幸运了。
  远在沌口的武汉艺校实验剧场,承担了八艺节三台参评剧目的演出。作为一名艺术的传道者,武汉艺校表演系主任白燕,一直在兴奋中:“可要好好现场观摩、学习提高啊。”
  白燕一个一个通知学生,并真诚地提醒:“这个全国高水平的艺术大集,不赶,就会‘舍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在她和同事们的精心组织下,学校数百名师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了“赶集”。
  痴迷的人
  著名湖北大鼓艺术家张明智,自称“带病送祝福”。今年64岁的他,两个月前做了一次手术,“缝了针呢,手术可不小。”张明智说。
  由于身体原因,张明智八艺节只准备看湖北的几台参评剧目,现在已经看了3台。他说:“湖北有八台戏参评,我希望他们全部得奖,只要是在武汉演,我就一定去看,带病也要送上我真挚的祝福。”
  为了备战八艺节,楚剧《大别山人》女主角周娟,短时间内减体重10多公斤;上月底,周娟在孝感演出嗓子失声,为了保证剧目15日如期上演,将面临嗓子打封闭上场的风险。说到周娟,张明智心疼不已:“这娃不容易啊!我是看着她长大的,我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2005年我唱《天仙配》的时候,突然嗓子发不出声,但我硬是继续坚持唱了5场,最后观众们都被感动得掉眼泪。”“周娟必须上,这是演员的职业道德所在。战士上了战场就得打仗,演员上了舞台就得演戏。她这台戏准备了3年,真正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一关,她必须挺过去。”张明智的话,让人觉得有些悲壮,“15日,我一定要去看她的演出。”
  观风的人
  八艺节不是戏曲戏剧“主题晚会”,而是各个艺术门类的演武场。书画、剪纸、动漫、文物等各种“好东西”也不甘寂寞,纷纷一展为快。自己的作品能够展出,对那些青年艺术工作者来说,当是一种殊荣。
  彭晓辉是江汉大学艺术学院美术教师,他制作的一件陶器——“捣火棍”获展。“看到人们指着我的作品说‘做得可真像啊!像真铁一样!’我就觉得特别的开心。”彭晓辉说,“为了八艺节的展览,我们学院好多老师都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但只有我的作品被展出了。我想,通过这次送展的成与败,大家都会回去总结、琢磨,这对我们内部业务的交流和提高,会有很大的好处。”
  彭晓辉还说,通过观看八艺节的画展,他发现很多美术作品与现代科技结合越来越紧密,一些电脑起稿、然后手工渲染的画,出现了惊人的效果;油画也有了新的技法,各种画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深……“我一定会把这些新的风向,传递给我的学生们。”彭晓辉表示。
  赏析的人
  武汉大学戏剧戏曲学优秀青年教师、戏剧博士易栋,自称一名老戏骨,从小到现在,少说也看了两三百部戏了。参加文华大奖评选的54部剧目,他已经看了将近20部。
  看罢这么多高质量的剧目,易栋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传统、地域、民间的东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像湖北就有《家住长江边》、《大别山人》、《楚水巴山》、山西有《一把酸枣》。现代艺术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自觉的保护意识,并在探索创新,赋予它们新的形式和生命,既让观众感受到地域文化的芳香,又领略到现代文明的光芒。”
  昆曲是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完昆剧《邯郸梦》之后,很多慕名而来的观众感觉离期望值较远,剧情似乎不那么精彩曲折,感到“不过瘾”。
  然而,懂戏之人与“慕名而来者”,却有着巨大的欣赏体验差异。演员与戏之间的关系,有一种叫“人保戏”,即通过个人高超的表演能力,来维持他演剧种的关注度。在易栋看来,计镇华与昆剧的关系便是如此。“赏昆曲主要是赏人。先通过这些国宝级大师的表演,大家能够认识到昆曲的魅力,了解它的特色。”
  易栋说,他会把自己在八艺节的上述体验,通过教学,告诉给学生们。
  幕后的人
  3日至8日,八艺节外来参演剧目——美国百老汇音乐剧《42街》,在武汉剧院连续6天演了8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奇迹幕后的操作者,是武汉演出公司总经理王斌,他管理着江城多家剧场。“我现在是忙中有乐。”正值壮年的王斌说,“八艺节武汉地区几乎所有演出的门票,销售走势都非常好,上座率普遍达到了8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