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堂MBA的课堂上看完尤凤伟的长篇小说《泥鳅》的,那是课间休息的时候,因为打发时间才信手翻开,但直到上课下课,我都一直沉浸在尤凤伟讲述的这个故事里,我离不开了,我不能让思维有一点的中断。 这个故事是讲农民的,进城农民的,故事发生在城市。他们怀着最朴素的改善生活的理想走进城市,他们舍得出卖自己的力气,甚至是身体和尊严,即便如此,城市里的一些人仍然不能容纳他们。仍然为这些朴实憨厚和可怜的人布置圈套。书中主人公国瑞是个酷似影星周润发的农民,他经历了很多欺骗,然后命犯桃花,做了一个漂亮的半老徐娘的情人,他以农民的纯朴,去取悦这个女人,居然有了一点爱的成分。然后女人的丈夫,把他装进一个设好的圈套——做了一家融资公司的总经理,最后当了替罪羊,一声枪响,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应该说我基本上还能接受这些农民,我从来都认为作为人,不管他官位高低、来自何处,从人格上来说都是平等的,但我一直生活在城市里,三十多年了,好像从没有很长时间在农村待过,对农村的了解,对农民的认识都来自于其他,还可能带着一种偏见。反正每次遇到不灵光的人,还是不屑的从心里说声“农民”。 尤凤伟却没觉得农民是最难听的词汇,虽然小说应该是以国瑞这个农民的悲剧死亡结束的,在哀挽农民无知的可怜时,尤凤伟对国瑞们的遭遇倾注了如此深切的同情,他近距离地书写生活,他写了农民,但其实并没有完全局限在农民,从这些农民的遭遇上,我们好像看到了过去我们自己的影子,社会进步是需要过程的。 像我身边很多人一样,我从不会认为自己是农民,然而我们应该是农民的子孙。我们身上的很多习惯细节,烙刻着“农民”的本能。在都市的大超市里,很多次买面巾纸,有五百抽一包装、还有什么买四送二等等规格价钱不一各种品牌,就站在那里,心里面暗暗地算计平均一百抽多少钱,然后比较再买最便宜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这样,至少我是这样“吝啬”。《泥鳅》里的所有进城的农民兄弟姐妹也都会这样。谁也不会比谁更高明许多。 十几年前,我还是个大学生的时候,在山西一个叫上寨的小乡村,一个叫刘志华的高中生拦住我,想和我这个城里的大学生谈一谈,当时我恰好有事,等我办完事情再找他时,他已经不知道去哪里了,于是这个村子和这个学生的名字永远地刻在我的脑子里,心里对那个小乡村充满了愧疚。我知道那是他的一种渴望,是生在农村的孩子对都市的向往。《泥鳅》里有他,有所有向往改善生活的人的影子。 喜欢罗大佑那首《鹿港小镇》,也许《泥鳅》里的国瑞们听到后都会不由自主地唱: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是呀,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可能,因为,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呀! □胡宝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