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穷孩子,如何依靠诚实正直的品质和坚持不懈的自我牺牲精神,走出人生低谷,改变自我命运的故事—— 《流浪儿迪克》是美国的一本经典文学名著,该书讲述了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儿迪克通过诚实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青年“绅士”的故事。迪克身上有两样法宝。这两样法宝,每个孩子都需要,每个家长都应该教给孩子。 迪克的第一个法宝是自我生存的能力。迪克从小失去父母,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自我生存,他每天早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挣来买早餐的钱,不然,就要饿肚子。中国的独生子女长到14岁不用说要挣钱养活自己,能够做饭的都很少很少。我一个朋友8岁的儿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早晨起床需要父母帮忙穿衣服、然后父母要么催促他吃饭、要么喂他吃饭,吃过饭后还要帮他收拾学习用品、背着书包送他上学校……晚上睡觉也要大人守在床边才能进入梦乡。我的朋友常常为此焦急、恼怒、无奈,真正是爱恨交加。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走向社会何以自立?这已经成为一个令家长们困惑不已的问题。 迪克的第二个法宝是发自内心的学习要求。迪克曾经是一个得过且过、没有生活目标的孩子。他很小就流落街头,沾染上了许多坏毛病,自由散漫、抽烟、赌博、有了钱就去百老汇,每日辛辛苦苦挣的钱全部花光,第二天再挣。当迪克遇上弗兰克之后,他开始明白,每个人都在社会上生存,但生活的质量截然不同,改变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有了这样的内在动力,迪克白天工作,晚上学习,不断努力,一步一步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我们周围有许多孩子,基本上是在父母、老师的压力下学习,学习的目标就是分数、名次、重点学校,自身缺乏内在动力,因此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常常出现“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局面。通过阅读《流浪儿迪克》,也许可以帮助许多孩子会找到学习的内动力,让学习变成孩子的爱好,而不是负担。 生存能力是一个人走上社会的前提,是立足社会的根本;发自内心的学习要求和主动的学习则是一个人逐步改变生存条件的前提,是获得成功的条件。迪克的这两样法宝,是许多中国孩子所缺乏的。对于生存能力,如今很多父母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送孩子参加各种生存锻炼。这些生存锻炼无非是野餐、攀岩……实际上就是一次郊游或者一次户外运动,对孩子而言,是平静的生活起了几个浪花,只能带来新鲜的刺激而无任何实际意义。还有一些父母把孩子送到农村,但是每隔几天他们就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去看看孩子,生怕他们受一点点苦。这种锻炼早已经与初衷背道而驰。对于学习的内动力,还有许多人没有觉察到,只是一味地给孩子提要求,增压力,却忽视了从根本上进行培养。 看一看迪克,父母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孩子们应该想一想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这,恐怕也是出版者的初衷。 (《流浪儿迪克》(插图本)[美]哈罗修·阿尔吉著 冯杨译 海南出版社) □宝叔
|
|